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清代邓石如:十四幅传世墨宝,领略书法大家的艺术巅峰(中)

更新时间:2025-03-17 16:34  浏览量:4

清代邓石如:十四幅传世墨宝,领略书法大家的艺术巅峰(中)

邓石如,清代书坛巨擘。其十四幅经典之作,篆书线条婉转圆融,力透纸背;隶书古朴雄浑,笔意纵横。从笔锋运转到结构布局,无一不彰显深厚功底与独特创新。走进这些作品,探寻邓石如书法艺术的迷人世界。

——题记

清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前期延续晚明书风,后期风格多样。著名书法家如王铎、傅山等推崇晚明新风,赵孟頫的行书影响深远。隶书方面,王澍等人风格独特。帝王书法也颇具特色,如康熙的清秀、乾隆的清丽。清代书法展现了古典与创新的交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朝书法大师邓石如书法作品。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等,安徽怀宁人,是清代乾嘉时期的碑学大师。他早年学刻石,后得梅镠帮助,客居梅家八年。其书法、篆刻皆工,篆隶尤为精妙,风格独特。自魏晋后篆书沉寂,直至清代金石学兴起。邓石如革新作篆方法,影响深远。

邓石如书法诸体皆擅,篆隶成就卓绝。其篆书笔法灵动,以毛笔之妙呈篆书笔意,笔触多变;结构突破定式,自成一格。隶书真气弥满,古朴雄浑。他扭转篆书低迷,为清代书坛注入新活力,影响极为深远。

代表作品有:《邓石如篆书册》《篆书千字文》《龙虎之山篆书册》《作太元传》《紫阁苍山七言联》等。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篆书七言联》赏析

邓石如的《篆书七言联》,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这幅作品为墨迹纸本,纵 192 厘米、横 39.4 厘米。其篆书线条刚劲挺拔,笔画粗细均匀,起笔收笔干净利落,尽显功力。联语对仗工整,布局疏密得当,于古朴中见典雅,尽显大家手笔。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行草五言联》赏析

邓石如所书《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行草五言联》,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作尽显其行草笔力与韵味,笔画灵动洒脱,气势连贯。钤有四方印章,分别为白文印 “邓石如”“顽伯”,朱文印 “家在四灵山水间”“日日湖山日日春”,为作品添艺术风采。

释文: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嘉庆甲子夏寓兴岩佛庐,遇灵隐见初禅友行游于此。往来旬月,见其行持修洁,颇志于书学,有永禅师风,因乐与之游。今将归虎林,书此十字以赠其行。完白山民邓石如。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沧海日长联》赏析

邓石如《楷书沧海日长联》,为纸本楷书,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纵137.2厘米,横28.3厘米。此龙门式对联书于嘉庆元年,时邓石如54岁。下联有康有为跋,赞其篆分、楷书成就。该联法承魏碑,体兼隶楷,运笔浑厚,风格苍古质朴,尽显深厚碑学根基。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世虑全消隶书四幅屏》赏析

邓石如《世虑全消隶书四幅屏》,现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尺寸为纵118厘米、横59.2厘米。其隶书笔力雄健,笔画饱满且富有变化,起笔收笔皆见精妙。整体布局和谐,古朴大气,满含艺术张力,彰显邓石如在隶书创作上的深厚造诣与独特风格 。

释文:世虑全消,见几点落花,闻听数声,啼鸟尘缘,割断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见源禅友属书,顽伯邓石如。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隶书新洲诗》赏析

邓石如《隶书新洲诗》轴,采用纸本材质,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纵134.7厘米,横62.6厘米。作品下方钤有“石如”“邓氏完白”印,引首处钤“日湖山日日新”印 。此作既无藏印留存,也尚未见诸相关著录,别具一番神秘与独特魅力。

释文:划破清波触面来,横拖皖口浪花回。盘根忽据鼋鼍窟,倒影疑飜艳滪堆。风拂帆樯缘蓼岸,月明云水隐珠胎。江城木落关荆画,一片寒沙雁阵开。皖口新洲诗,次江上草堂韵为楚桥八兄先生正之,完白山人邓石如初稿。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隶书古铭轴》赏析

邓石如于1804年创作《隶书古铭轴》,采用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此作纵89厘米、横23厘米,笔法古朴苍劲,尽显隶书韵味。钤有 “完白山人”“邓石如”“顽伯” 白文印及 “家在四灵山水间” 朱文印,彰显其独特艺术标识,极具收藏价值。

释文: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古铭。甲子麦秋书于韩江寓庐。完白翁。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赏析

邓石如诸体皆擅,篆书尤为人称道,《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便是其篆书代表作。此作于嘉庆九年甲子(1804年),邓石如62岁时写成,即谢世前一年。其书风古意浓郁又不乏新意,老成中见洒脱,功韵兼具,行气、体势、韵度皆精妙,尽显大家风范。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四箴四条屏》赏析

邓石如《篆书四箴四条屏》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篆书,纵206厘米,横31.3厘米。屏中录宋程颐《四箴》,落款显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时年49岁的邓石如敬书。此为其中年篆书精作,结构严谨,笔法洒脱,融合金石铭文与隶书笔法,突破传统,独具魅力。

释文:程夫子四箴。乾隆辛亥春末古浣后学邓琰敬书。

视箴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衺存诚,非礼勿听。

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忘,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如,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动箴曰:喆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隶书五律诗》赏析

邓石如的《隶书五律诗》为纸本佳作,现珍藏于西泠印社,纵 83 厘米、横 33.5 厘米。其隶书笔力刚健,笔画起止分明,转折处尽显果断之力。结构疏密得当,整体布局和谐。笔墨间既有古朴的汉隶遗风,又融入个人创新,展现出独特艺术魅力。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四体书册》赏析

邓石如《四体书册》之一

邓石如《四体书册》(局部)每页纵29.5厘米横44厘米,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作于嘉庆二年。此为其成熟期代表作,尽显各书体水准。篆书追秦溯汉,节奏多变;隶书古雅近汉,笔含篆意;楷书取法六朝,清新隽永;行草融碑入帖,册页间无躁气。四体和谐统一,古意中出新,堪称邓书的上乘佳作。

邓石如《四体书册》之二

邓石如《四体书册》之三

邓石如《四体书册》之四

邓石如《四体书册》之五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行书山居早起图诗》赏析

邓石如《行书山居早起图诗》轴现藏于日本,这幅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独特的行书风格。其用笔灵动洒脱,线条刚柔并济,于行云流水间尽显笔墨韵味。诗轴将邓石如深厚的书法功底与文学内涵相融,散发着独特艺术魅力,备受藏家珍视。

释文:晓起犹残月,柴扉破雾开,呼童扫花径,梦有故人来。山居早起,顽伯邓石如。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篆书唐诗联句》赏析

邓石如《篆书唐诗联句》,高 116.7 厘米、宽 34.5 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笔法灵动,迥异于 “二李” 篆书。它结构疏朗,突破粗细一致、严整刻板的传统,笔力雄健又不失沉稳,尽显阳刚之美,无疑是邓石如篆书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释文:野鹤巢边松最古,仙人掌上雨初晴。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篆书轴》赏析

邓石如《篆书中庸论轴》上海博物馆藏。尽显其篆书大家风范。此作线条凝练圆劲,转折处流畅自然,起笔收笔均见功力。结构疏密有致,严谨而不失灵动。在传承篆书古韵的同时,融入个人独特理解,于端庄中展现出别样的艺术张力。

释文:帝尧陶唐氏,首阐执中之言,后世道学渊源之本。帝舜有虞氏,申明精一执中之旨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又发尧所未发也。邓琰。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隶书登黄鹤楼和毕秋帆韵》赏析

邓石如《隶书登黄鹤楼和毕秋帆韵》轴,藏于上海博物馆。此轴创作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纵239.9厘米、横114.7厘米。在龙山樵舍,邓石如于寒冬呵冻挥毫,署款 “古皖石如邓琰”,尽显创作热忱,作品也承载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释文:矶边鹄去藓苍苍,矶上飞楼金碧光。丹磴迹留仙费老,沧流绩著夏先王。寰中岁月涛白头,槛外风沙鹤背黄。玉笛一声江汉晓,平颁春色遍遐荒。

欣赏了邓石如书法作品,我深感震撼。其篆书线条圆劲流畅,如绵里裹铁,于婉转中彰显力量;隶书则笔力雄健,波磔分明,融入创新笔法,古朴且灵动。风格上,既有传统古韵的传承,又极具个人风貌,在严谨规整与洒脱自如间达到绝妙平衡,令人回味无穷。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清代邓石如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