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仅限于科普吗,艺术能否推动科学进步?

更新时间:2025-09-24 15:48  浏览量:1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不可能 限于科普。声称“科普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本就存在问题、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一些科学工作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一些科学的方法或产物有艺术审美价值。一些科学工作在结果上是行为艺术。艺术的定义、艺术的诞生、艺术的传承、人们对艺术的反应等是进化心理学之类学科的研究对象。你还可以运用古人类学对艺术的定义之一“艺术是没有任何明显实际用途的行为”,将许多科学工作 定义为艺术 。

可以看看: 艺术的概念从何时出现?

这问题的补充说明里冒出的“润色论文配图”在用上人工智能生图的时候就很容易变成行为艺术。

例如,2024 年,郭昕宇、董亮、郝定均在开放获取的低水平期刊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上发表了一件艺术品,这是文中来自 Midjourney 生图的配图:

上述艺术品在学术打假人 Elisabeth Bik 的关注下爆红,期刊很快将其撤稿。

期刊事后注意到,“一位审稿人提出了对插图的合理担忧并要求作者进行修订,作者未能对这些要求做出回应”——但反正作者交了版面费,作为 Frontiers 旗下的期刊,他们自然是统统给过。这是第二层艺术。

同行评议不是用来帮全人类抵御学术垃圾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意味着至少有那么几个人(通常包括一名期刊编辑)觉得该文章有价值给同行们看看——至于为何这么觉得,版面费往往是足够的理由。大众经常过高估计同行评议的价值,就像大众经常过高估计某些艺术的价值那样。这是第三层艺术。

喜欢的话,读者可以正式指出,发这样的牛屎论文、将小便池当成美术品、往墙上贴香蕉作为美术品、用烟火炸喜马拉雅山等等都可以解释为 帮大众祛魅 的艺术,但是炸喜马拉雅山的“艺术家”自己没想到这一层,所以他就跑出来道歉了——我认为这道歉坐实了他的艺术造诣不足。

Bik 博士贴心地为读者指出这些错图体现的模式像是什么东西,这也是一种艺术实践:

2025 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搞出来的图片会比上面这些图片好很多,但是这样一来,滥用人工智能生图作为行为艺术的艺术性往往就下降了。

在这问题下,一些回答在复读古老的谬误,这也是行为艺术。例如:

取自“自闭小鸟”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0923024904742757/answer/1951035706303546416

在生物身上乱找黄金分割是十九世纪的行为艺术,你来复读就是艺术上加艺术了。可以看看: 为什么自然界会演化出像对称、黄金比例这样的美学?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