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体育赛事与艺术季交相辉映 让全民共享发展红利
更新时间:2025-09-24 16:32 浏览量:1
一边是激情四射的FBB足球篮球棒球三冠联赛,一边是雅致的群众文化艺术季,近日,在良渚这片五千年的文明发源地上,一场现代版的“鱼与熊掌”兼得正激情上演。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以人民为中心,以文体为双翼,正走出一条破解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二元困境的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从一村破题到全民参与,体育成为群众生活新方式。“为了能取得好成绩,我们已经系统性训练了大半年!”在FBB足球篮球棒球三冠联赛启动仪式上,东塘河村足球队队员小刘的语气中满是自豪。现场,来自良渚各村社的28支足球队、51支篮球队、14支棒球队依次亮相,1461名各行各业的草根选手身着统一队服,与街道领导干部一起沿着“共富小径”,奔向联赛主会场,释放活力与热爱。
良渚与体育的渊源,要回到2019年。当时,新港村立足“草帽议事”,建成的全市首片11人制标准足球场,运营首年即承办12场企业联赛,有效带动村民增收,为良渚坚定发展体育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如今,良渚已建成棒垒球橄榄球运动中心、射箭运动中心和网球匹克球运动中心等标志性场馆43片,全域49个村社实现体育设施100%覆盖,构建起“15分钟体育健身圈”,区域体育硬件实力、赛事能级全面提升。
修建共富小径连接不同村庄的体育设施,让村民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沉浸式领略乡村美景;探索“公益+市场”运营模式,引入专业赛事机构,确保场地活力……良渚的一系列“组合拳”,让体育不再是悬浮于乡土之上的“流量过客”,而是深深扎根于群众日常生活。
今年1-8月,良渚街道先后承办了中国10人制橄榄球协会杯,全国触式橄榄球冠军赛,第七届浙江省成人棒垒球赛等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依靠“体育+”产业带动国内外游客587万人次,同比增长7.5%,产生直接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8.2%。
可以说,从最初“建阵地、引赛事、促共富”九字方针,到如今“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民狂欢”2.0版本的蜕变,良渚的“体育兴街”战略正走向新阶段。
从欣赏者到创造者,文化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体育激活身体,文化滋养心灵。9月23日,“助力良渚文化大走廊·良渚西泠雅韵共华章”群众文化艺术季在良渚中国院子·梦溪苑正式开幕,良渚街道携手西泠印社,借助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以一场集文化传承、艺术创作、公众美育于一体的艺术盛会让高端文化步入寻常百姓家。
开幕式上,西泠印社美术馆社会美育基地完成揭牌,正式落户良渚,为高端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良渚街道与西泠印社集团、良渚古城文旅集团与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为千年文脉注入新活力。
而整个艺术季期间,良渚梦溪文化市集、西泠名家雅集、首届“大美良渚·百年西泠”杯良渚群众书画艺术大赛及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将轮番登场,以文化共振、惠民共享、品牌联动、传承创新为内核,为良渚人民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享受。
“将最好的精神食粮送到百姓家门口”,是这次艺术季的鲜明导向。良渚的厚重文化底蕴与百年西泠印学的相交相融,不仅让五千年的文明得以传承,更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从旁观者到共享者,文体双轨开启共富新篇。文体场馆的不断增多、活动举办的日益频繁,带来了良渚更深刻的变迁:群众角色的转变。他们从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共创共享的主体。文体双线,如共同富裕之双轨,并行不悖、彼此赋能,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立体地惠及每位居民。
体育产业的兴起,为村民打开了“家门口”的就业与创业之门。以往,大型赛事对村民而言是“看热闹”,如今却成了“谋发展”的门道。在新港村,昔日围着灶台转的“厨娘”们组建起15家“厨娘工坊”。2025年全国触式橄榄球冠军赛期间,她们推出的赛事主题餐日均接待量暴增350%,良渚塌饼、七味咸茶等乡土美食亦借势出圈,3天直接营收超32.9万元。
这不仅是简单的餐饮服务,更是将非遗特色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生动体现。同时,民宿、农产品销售、场地服务等业态也因各类赛事被激活,体育“流量”切实转化为了村民收入的“增量”。
而文化艺术季的到来,则为群众提供了精神共富和才能展示的更高平台。这不仅是“送文化下乡”,更是“种文化在乡”。通过美育基地、书画大赛、名家雅集等形式,艺术从殿堂走向田野,激活基层文化创造力。
村民们不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者,更有机会成为艺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当村民自己的书画作品被展出,当艺术名家与草根爱好者友好对话,这既是文化自信的建立,也是个人价值在文化传承中的升华,更为共同富裕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底蕴。
文体融合的真正魅力在于协同共生,这种“文体互补、软硬结合”的生活场景,也极大提升了良渚的宜居宜游品质。
体育夯实共富的物质基础,文化提升共富的精神海拔。良渚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真正成为发展的创造者与共享者,这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丰盈,正是共同富裕最动人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