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2025 上海高校教师当代艺术邀请展即将开幕
更新时间:2025-09-24 17:29 浏览量:1
“变脸”源自于传统川剧中人物形象塑造,它是对内心变化的外在反映,也是将情绪和心理状况转变为瞬间可见、可感的“脸谱”表演特技。
川剧的“变脸”是一种人脸变换在时空的浓缩或隐喻。作为生物属性的个体,人们每天主动或被动地通过外界输入的信息与能量,并作用于可接受的“器官”——当然包含知觉与意识。日积月累,输入的信息能量,经过生物蒸馏,致使人在形态上以及价值理念上,都产生着不知不觉的变化。这种变化,或许在短时间内无法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或将越来越异样和陌生,最终迎来的是一次阶段性“变脸”。人的一生或许有无数次这种阶段性的“变脸”,缘由无外乎不满时下腔调的拉胯!可以说:“变脸”——是不断靠近个人“真象”的衍化,也是映射个体对陌生世界的认知。
高校艺术类教师在各自相关专业方向,无疑都具有了可识别的专业特征,这个特征也可谓之“脸”。这个“脸”的形成,我相信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变”而获得的。这种经历如何通过具体的路径,传递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呢?显然,这又是一次不确定的示范,也期望达成非空泛因材施教的目的。常常遇到学生偏固于某一个专业的形式或技能等状况,并误以为只需坚持,就能获得辨识度的可能。也许,偏固于某类的形式、技能等,或起因于偶然的周遭场景,或古人已经做过的事而个人全然不顾罢了。
所谓“传统”也是开创所得,他(她)们的成功并非我们坚守的理由,则然历史无法演进。偏狭可能遮蔽的是洞察能力,固守得到的抑或封闭化的作业。在我们认知、尊重传统艺术的情况下,如若忽视时下信息能量对人体器官输入的作用,或将是丢弃了时代对个人精神世界触及的诉求。于此,那就看一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从既有的形式、观念等研究状态,转身“变脸”,获得再一次亮相!
“变脸”——2025 上海高校教师当代艺术邀请展,汇聚了代表上海各大高校艺术类的70 余位专家、教授们的80 余件不同以往的“变脸”佳作,他(她)们中有的已经退休、有的曾经在高校工作过,更多的是依然在高校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我们看到这些教师们的作品,呈现了却然另类的别具一格,不管从材料、媒介、方法、风格、观念等,都是我们无法用他(她)们应该的样子去判断。显然,这是一次上海高校教师艺术创作另一个面向的意义后果,也是让我们领略到他(她)们不为人所知的“变脸”存在。
王 远
2025 年 5 月
总策划
王 远
学术主持
沈语冰
艺术总监
张晓凌 乐震文 冯信群 金江波
周朝晖 李 旭 马钦忠
策展人
于 翔 陈扬志 吕乾圣 刘 锟
策展团队
冯子怡 张欣瑞 王羽蝶 杨玉玺
郭雅玮 陳麒文 邓佳柔 张 媛
刘健新 赵月华 李晨卉 倪储祎
尹 约 阳 齐 杨钰涵 柴佳琪
许俊博 郭本佳佳
展览统筹
詹 皓 侯文奇
展务
冯子怡 张欣瑞 王羽蝶 杨玉玺
郭雅玮 张 媛 刘健新
视觉设计制作
冯子怡 张欣瑞 王羽蝶 杨玉玺
郭雅玮 邓佳柔 张媛 刘健新
赵月华 李晨卉 倪储祎
出品人
赵抗卫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承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觉群艺术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远教授工作室
协办单位
上海华申画院
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青年艺术分会
特别鸣谢
上海金码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Qualia Contemporary Art(美国)
学术支持
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支持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师范大学 MFA中心
参展艺术家作品
阿海
鸢尾
131×65cm
纸本设色
2023
曹林
行走的剧场
尺寸可变
气模+灯光综合材料
2020
查国钧
混沌世界(五)·积淀延伸
150×28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5
陈磊
水彩绘画
56cm×38cm
水彩
2024
陈墙
绘画-24-3
120x100 cm
亚麻布油画
2024
陈鹤良
阳朔唯美图
136cm x 69cm
纸本 立轴
2023
陈燮君
烽火
66cm x 48cm
纸上油画
2025
陈耀明
明心见性202110
200cmx200cm
丙烯、油画棒
2021
翟勇
黄土魂
180cm 180cm
布面油画
2024
丁伟
叠影
60cm×90cm
布面油画
2024
范圣玺
yizi
65×54×2cm
布面免烧釉
2025
行者归来
油画
2010
冬日
58cm 78cm
纸本墨彩
2025
高嘱
新质设计,社会创新
创意设计
2024
2024
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