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19位国际艺术家共绘“内心风景”《看山还是山》国际艺术作品展开展

更新时间:2025-09-24 17:32  浏览量:1

9月20日至10月20日,由独立映像艺术空间主办的《看山还是山》国际艺术作品展在两江新区金山意库免费展出。本次展览汇聚来自亚洲、欧洲、美洲与非洲的19位艺术家,涵盖绘画、摄影、数字艺术、拼贴及综合媒介等多种形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空间被转化为一个思想与视觉交织的场域,呈现出关于“内心风景”复杂而深邃的探讨。

展览海报。

展览题目“看山还是山”取自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心灵历程,“看山还是山”不是回到原点,而是带着觉悟的“重新看见”——世界未变,心已不同。这正是中国哲学最迷人的地方:最高的复杂,是回归简单;最深的智慧,是活出平常。借此隐喻,展览并非简单呈现自然的具象描绘,而是引导观众思考心灵投射如何在艺术图像中显现。外在的景观在艺术家的笔触与镜头中转化为精神的风景,而这一“内景”的生成,不再依赖于物质空间的直接指认,而是通过记忆、情绪与潜意识的流动得以构筑。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各自携带着对“风景”的再定义。来自中国的曹雨琪以数字建构的透明山体呈现自然的变幻,消解人类中心主义的凝视,赋予自然以主体性的地位,从而提示观众重新反思生态与人文之间的微妙关系。美国艺术家安德烈·鲁宾的拼贴以拾得影像为材料,在海报般的鲜明构图中勾勒出时间残片的断裂感,使图像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成为文化记忆的拼装场。尼日利亚艺术家基凯洛莫·所罗门·阿耶尼通过对母性与劳动的描绘,使个体的坚韧与社会处境叠加,揭示出身体经验与精神意志的双重力量。

在不同的作品中,内心与外界之间的界限被不断推移。加拿大艺术家弗朗西斯·奥肖内西以湿版火棉胶的古老工艺重建对时间的感知,黑白影像中的人物与风景交织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艺术家在其中并非要定格某种确定的意义,而是通过影像的生成过程探索“为何这样思考”。瑞典艺术家伊尔瓦·舍格伦则将黑白的极简形式作为观念实验的基点,在孤独与时间的交织中,揭示出精神困境的不可回避。相比之下,Lady J的作品更偏向情绪化的自我探寻,梦幻与抽象并置,使观众在凝视过程中与自身潜藏的情感层面产生共鸣。

展览现场。

展览所呈现的“内心风景”并非单一维度,它既包含自然与哲学的对话,也延伸至技术与社会层面的交织。李昕昀的作品通过建筑与栖居的主题,反思当代人对自然的疏离与依赖。傅文俊的创作在传统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他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中国写意绘画的精神性与现代抽象语言相结合。其作品不仅在文化语境中展开跨越性的对话,也在哲学思辨的深层语境中寻找回应,从而揭示艺术如何成为思想实践的现场,指向人类在当代社会中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重新理解。

作为整体,《看山还是山》试图在不同文化语境与媒介语法之间建立对话。展览并未给出关于“风景”的单一答案,而是通过十九种声音交织成一幅复杂的思想图景。观众在其中既是观看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在跨越抽象与具象、现实与幻象的过程中,被迫直面自身感知的限度,并在反思中发现艺术如何成为通往内在世界的路径。

展览现场。

展出作品超越了对自然或现实的直接描绘,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可见”的层面。所谓的“内心风景”,是一种以艺术为媒介的思维实验,它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揭示存在的张力:个体与群体、自然与技术、记忆与遗忘、孤独与共生。在这种不断交错的思辨过程中,展览呈现的不只是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更是一种哲学旅程的邀请。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市民可前往免费观展。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