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能生态保护 重庆市林业局携手四川美术学院共绘绿色未来
更新时间:2025-09-24 20:43 浏览量:1
第1眼TV-华龙网讯( 陈雨 首席记者 林楠)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举办,主题为“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据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每十年一届,今年首次在亚洲举办,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参会。
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教授、创作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张颖教授,受邀参加此次大会。该校策划创作的《生态共生:艺术参与生物圈未来》主题展,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作为大会期间唯一的生态艺术专题展,在大会亮相。
生态共生:艺术参与生物圈未来
围绕本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四川美术学院策划《生态共生:艺术参与生物圈未来》(Ecological Symbiosis: Artistic Engagement with the Future of the Biosphere)主题展,通过构建“生态—人类—未来”之间的感知通道,探索艺术在重塑自然关系、建构未来生活方式中的能动角色。
该展览由“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指导、四川美术学院策划实施,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认可,作为大会期间唯一的生态艺术专题展,在杭州主会场呈现。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展览立足于东方哲学“生命—生计—生态”的整体观,融合科技艺术、跨媒介装置与在地材料,选取兼具生态意涵与中国文化象征的“竹”与“米”为创作元素,打造了10组沉浸式艺术装置。展览将通过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的交融,激发观众与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情感连接与思维互动,拓展生态艺术在当代社会语境中的表达边界。
艺科融合:生态艺术赋能自然保护
展览期间,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市林业局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仪式,共建“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启动雪宝山、阴条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名录行动。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教授出席活动。
根据协议,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市林业局将在四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筑牢生态艺术的基石。一是共建研究平台。双方将携手打造“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二是实施“三家助三兴(林草兴生态兴文明兴)”行动;三是建设实践基地。双方将共建“双+”(森林+、艺术+)创新实践示范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共建生态艺术智库。双方将聚合多领域专家资源,为国家及地方重大需求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生态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重庆市林业局与四川美术学院共同启动雪宝山、阴条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名录行动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通过与重庆市林业局的深度合作,四川美术学院将以艺术为桥,走入生态现场,走向生命未来,通过策划具有重庆本地特色的生态艺术项目,不断探索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助力重庆加速构建具有辨识度的生态文化艺术体系,携手各界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枝繁叶茂: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
为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四川美术学院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生态艺术”特刊、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丛书、生态与生物设计丛书等阶段性成果。
四川美术学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期刊《人与生物圈》合作推出“行动中的生态艺术”特刊,通过生态绘画、生态设计、生态手工艺、生态雕塑与生态摄影等多种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创作,深化人们对生态系统整体价值的认知,臻于生态伦理与艺术审美的高度统一。
此外,系列新书发布。其中包括,四川美术学院彭兆荣教授和张颖教授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丛书”《博物民族志》;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段胜峰教授等人翻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艺术:现实的重构》;四川美术学院生态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建伟教授拍摄、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多样性的中国草原》。
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契机,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了一系列的重要生态艺术活动,向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