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塑《罪证》亮相重庆美术展 以艺术之魂镌刻抗战记忆致敬和平
更新时间:2025-09-25 08:52 浏览量:1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一场承载历史重量与艺术温度的美术盛宴于9月24 日在重庆美术馆启幕 —— 由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 “第十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 正式开展。作为重庆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权威性最强的综合性美术大展,本届展览以 “绘就现代化新重庆壮美画卷” 为脉络,集结 200 余件精品力作,既是对近一年重庆美术创作活力的系统性检阅,更在双节将至之际,为市民与游客奉上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视觉冲击力的艺术盛宴。其中,当代陶雕艺术家何跃创作的《罪证》,以其深刻的历史叙事与精湛的陶塑语言,成为全场焦点,让观众在触碰陶土肌理间,重温民族记忆,坚定和平信仰。
展览开幕式
陶土为媒:让 “罪证” 开口诉说历史
“用写实陶雕还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在历史真相中注入艺术升华 —— 这是献给人民的记忆载体,更是对‘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艺术回应。” 谈及《罪证》的创作初衷,何跃的话语中满含对历史的敬畏。作品以 80 年前日本侵略者的作战头盔、炮弹、空投燃烧弹及随身水壶为原型,通过陶土的可塑性精准还原物件的形态,却又在细节处暗藏匠心:扭曲变形的器物表面,锈迹斑斑的弹夹与子弹嵌于缝隙,仿佛仍能窥见当年战火的焦灼;日军钢盔上一个清晰的弹孔,更是直白地展现出中国军人奋勇反击的不屈精神 —— 每一处陶塑痕迹,都是对侵略历史的无声控诉,每一道肌理褶皱,都是对民族抗争的深情致敬。
何跃陶雕作品《罪证》
更令人动容的是作品的 “时空对话” 设计:在爆炸成碎片的炮弹尾翼顶端,一只用纸折叠的和平鸽平稳停放。脆弱的纸张与坚硬的陶土形成材质对比,侵略的暴力与和平的温柔形成精神对冲,跨越 80 年的时空,让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的信念具象化。“和平鸽不是凭空添加的符号,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未来图景。” 何跃表示,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反差,让观众在铭记苦难的同时,更懂得珍惜当下的和平稳定。
名家匠心:用艺术力量传承民族精神
作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重庆雕塑学会副会长、重庆荣昌陶研究院艺术总监,何跃长期致力于以陶雕艺术传承文化记忆。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亮相第 55 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还被罗中立美术馆、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等国内外权威机构永久收藏,此次《罪证》的创作,更是他将个人艺术追求与民族历史记忆深度结合的代表作。
何跃(左)介绍陶塑《罪证》
“重庆是抗战时期的陪都,这片土地上承载着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何跃坦言,选择在第十届重庆美展呈现《罪证》,既是希望以本土艺术平台传递历史重量,也想通过作品激发更多人对和平的珍视。事实上,本届展览虽涵盖多元艺术门类,但 “历史记忆” 与 “时代精神” 始终是核心脉络 —— 从描绘抗战岁月的绘画,到展现当代重庆建设的雕塑,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串联起过去与现在,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感受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何跃(右)介绍创作初衷
据悉,第十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将持续为市民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滋养。而《罪证》作为其中的 “精神坐标”,不仅是一件优秀的陶雕作品,更成为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艺术与信仰的桥梁 —— 它提醒着每一位观者: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让和平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传承记忆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为了凝聚力量,以更坚定的姿态迈向民族复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