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殿堂到百姓家门口,盐城以文化滋养美好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25 13:35 浏览量:1
现代快报讯(记者姜振军)街区小剧场内,文学大家开讲;企业活动室里,书法名家挥毫解析名帖;乡村课堂中,淮剧传承人亲授唱腔;社区中心里,声乐老师指导多声部合唱……今年5月以来,一场场名为“一堂匠艺”的名家课堂,在盐城的城乡角落生动上演,让传统文化从展台走向讲台,成为市民可感、可学的鲜活体验。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盐城市“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中的亮点活动。它依托“五个一”文化服务IP矩阵,汇聚市内外的大家、名家,将高水平的艺术教学从“深巷”引向“闹市”,真正让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在亭湖区1956星剧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以《诗词与人生》为题,带领观众开启穿越千年的诗意之旅。作为“一堂匠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军路文化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五期,叶兆言、于丹等文化大家先后登场。“我们就是要打破‘名家难得一见,技艺高不可攀’的壁垒,”活动组织方负责人表示,“让大师的‘真经’直达百姓。”
活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在江苏网络文学IP孵化中心,“剧有料”创作计划邀请获奖作家共探中式科幻的“流量密码”;在东台市安丰镇,市文化馆馆长杨莺结合实例,为基层文化工作者讲授活动策划与创新方法。
最动人的场景发生在基层社区。在阜宁县兴阜社区,声乐课虽已结束,居民们却齐声请求:“老师,再唱一遍吧!”结对文艺名家、声乐博士姜尚孜深受感动,再次起拍领唱。这种“结对帮扶”模式,让文艺名家深入了解村镇需求,制订针对性辅导计划,激发基层创作热情。
“下班后来上课,既放松又充实,”每周三晚,亭湖区文化馆的吉他教室都座无虚席。这种“市民夜校”形式的文艺普及课深受欢迎,秋季学期名额一经推出便迅速报满。
从名家讲堂的高屋建瓴,到城市夜校的灯火通明,再到乡村社区的袅袅乐音,盐城以“一堂匠艺”为桥,让殿堂技艺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温暖实践。这不仅是在传递技能,更是在唤醒内在的文化自觉与审美活力,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