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文化中国行|告别铁栏,大足石刻巅峰之作焕新开放

更新时间:2025-09-25 14:24  浏览量:1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

临近中秋,大足石刻北山石刻景区内层林尽染,古栾树的蒴果悄然转红,如一串串灯笼悬挂枝头,与千年石刻相映成趣。与美景同时到来的,还有大足石刻游览保护设施的焕新——北山石刻第136窟悄然完成了一场保护设施的升级:防盗网式的铁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简约的木质围栏。

北山石刻景区内的古栾树与千年石刻相映成趣。 大足区融媒体中心 李东 陈柯男 摄

9月25日,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说,他们希望通过这一细微改动,让这座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的宋代石窟更加亲近游客。同时,这也标志着大足石刻文物保护理念从“隔离”向“共享”的转变。

游客将不再隔着铁栏看石刻瑰宝

曾经被防盗网一般的铁栏围起的北山石刻136窟——转轮经藏窟究竟有多珍贵?

蒋思维用一句话概括之:“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自1996年起,为保护窟内精美石刻,136窟前一直设有铁质栏杆。游客只能透过栏杆之间的缝隙窥见窟内一隅,普贤菩萨的似笑非笑、日月观音的丰腴慈祥、数珠手观音的圣洁高雅,虽名满天下,却始终隔着一层冷峻的铁甲。

工作人员正在拆除北山石刻136号转轮经藏窟外的铁栏。 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而今,木质围栏的启用,在不影响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观览体验。游客无需再踮脚探身,便能清晰领略窟内造像的细腻神态与精妙衣纹。

这一改变并非简单的设施更替,而是文物保护思路的升级。景区在多年监测与实践基础上,选择以更柔和、更人性化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正如蒋思维所言:“保护不是把宝贝锁起来,而是让更多人能真正看见、感受它的美。”铁栏的退出,是保护与开放之间的一次平衡,更是文化共享理念的落地生根。

石窟再现南宋石刻的艺术巅峰

转轮经藏窟开凿于南宋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年—1146年),窟高宽各4.7米、深7米,以中央八角形轮藏为核心,结构严谨、光影巧妙。轮藏下部蟠龙盘绕,中部八柱通透,将自然光线引入窟内,上部藏顶刻有楼阁宝塔,整体设计既具宗教象征意义,又富建筑美感。

北山石刻136号转轮经藏窟全景 罗国家 摄

窟内造像更是宋代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正壁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侍立迦叶、阿难与观音、大势至;左右壁对称排列六尊菩萨,各有神韵。

文殊菩萨手握经卷,沉思远眺,座下青狮昂首怒吼,动静相生;玉印观音花冠玲珑,珠串至今粒粒未损;如意珠观音衣褶流畅,尽显隽永之美;普贤菩萨端坐白象莲座,面容清秀、身姿微倾,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其似笑非笑的神情凝聚着东方女性的温婉典雅;日月观音面如满月,四臂持日月,宛如慈母;数珠手观音亭亭玉立,白毫生光,温柔澄净。

北山石刻136号转轮经藏窟局部。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蒋思维说,这些造像不仅技艺精湛,更充满人性的温度。它们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是宋代工匠对美与人性的极致表达。如今,随着围栏的改造,她们与观众的距离更近了一步,曾被铁栏模糊了的微笑,终于清晰可触。

秋日红果映石刻为双节添新韵

除了拆除铁栏改用围栏之外,这个秋天,北山石刻景区内的古栾树也迎来高光时刻。

环绕“二佛托塔”景观的古栾树枝头,饱满的蒴果褪去青涩,化作醒目的红色,风一吹便晃悠悠地轻摆,宛如悬挂的千万盏小灯笼。红色果串与多宝塔的青砖黛瓦、石刻的斑驳纹理相互映衬,将秋日的静谧与文物的古韵巧妙融合,构成一幅秋日静好图。

这幅大自然与石刻艺术交相辉映构成的美景,吸引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捕捉这限定版秋色。

蒋思维说,这些古栾树一直都是景区的老伙伴,每年秋天都以满树红果为石刻增色。今年,景区也提前做好接待准备,希望游客在触摸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体验。

铁栏的拆除,不仅是物理屏障的消失,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彰显,当千年石刻与自然秋色相遇,当历史艺术与当代观众对话,大足石刻正以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改变,进一步让文物“活”起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