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保险的“沉默艺术”:在喧嚣时代做个“有价值”的安静者
更新时间:2025-09-25 17:44 浏览量:1
文 | 嘿咻讲保险
图 | 插图源自网络,侵权立删
日更 | day 105
团队里最特别的顾问小李,几乎不发任何关于产品推荐、公司活动等保险相关的朋友圈,但业绩仍然稳居前三。我问她为何?她说了一句让我沉思良久的话:“客户需要的不是热闹,而是需要时,能找到对的人”。
在这个人人都拼在制造声音的时代,敢于沉默反而成了最稀缺的能力。
其实很多保险从业者把大量精力花在:
精心设计九宫格图片、琢磨什么时间点赞最显眼、研究哪种滤镜更专业.......
却忘了思考:客户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朋友圈演员”来规划人生保障?
真正的专业,从来不在镜头前,而在客户需要时的应答里。
当理赔遇到纠纷,你能迅速找到合同条款的突破口;当市场政策变动,你能第一时间解读对保障的影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客户缺的不是你完美的人设,而是你能帮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前我带过一个“另类”的新人。
别的顾问都在侃侃而谈,她却总在安静记录。直到一次客户沟通会上,她拿出三个月来的沟通笔记,精准分析了客户的保障盲区。
那一刻我明白:最高级的表达,往往藏在倾听里。
现在我会建议团队:
把发朋友圈的时间用来研究条款更新;
把琢磨话术的精力用来学习医学知识;
把维护人设的心思用来打磨服务流程。
“我不需要你24小时活跃,只需要你在我需要时,能给我最专业的答案和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短视频平台教会我们追逐流量,但保险恰恰需要对抗这种惯性。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3秒抓住眼球”时,我们更应该思考:
如何用30年守护一个家庭的安稳?
我带的团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不参与制造焦虑的内容竞赛;不追逐热点的廉价共鸣;不包装一夜暴富的虚假神话。看似放弃了短期流量,却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
那些做得长久的保险人,往往都有个共同点:
他们像老匠人一样沉得住气,把时间花在打磨工具(专业)上,而不是包装表象(人设)上。
保险这个行业,
最快的获客方式,可能是话术,
但最稳的成长路径,一定是专业。
愿你我都能成为这样的保险人:
在喧嚣中保持清醒,
在浮躁中坚守价值。
毕竟,真正的保障不需要喧哗,它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