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画派后学艺术成就考——以山东博物馆藏品为例
更新时间:2021-11-03 18:39 浏览量:1
“武林画派”的开创者是明代晚期的蓝瑛。蓝氏的追随者有蓝家至亲:子蓝孟、孙蓝深和蓝涛;受他 亲授或私淑的弟子刘度、洪都、陈衡、王奂、顾星、 冯仙湜;陈洪绶和禹之鼎早年也曾跟随蓝瑛学画,后来自创画风,主攻人物画,他们的大部分创作中早已看不到蓝氏的影响。
杭州古称武林,蓝瑛和他的师从者被清人称为“武林画派”,以区别于戴进的“浙派”。 由于蓝瑛由明入清,其他成员也都是明末清初人, 因而这是一支发韧于晚明,在明末清初的画坛有很大影响力进而涉及有清一代的画派。
一、恍离尘世的刘度
刘度,蓝瑛的入室嫡传弟子,主要艺术活动在崇 祯初期至康熙早期。他善画山水,也擅长人物和楼台亭阁。学画之初临摹宋元真迹,后来精通大小李将军(思 训、昭道)的青绿画法和张僧繇的没骨法。他的笔下 丘壑泉石构图细密,亭台人物工笔精致,继承了蓝瑛 早期和中期细笔山水的精髓,法备精严,他是蓝氏弟 子中成就最高、在笔墨技法上最能与其师颉颃的画家。
刘度 白云红树图 绢本设色 159×73.5 厘米
《白云红树图》,一级文物。这是刘度极为成功的一幅没骨青绿山水画。绘高耸的山峰,绕以 白云飘动,流泉曲折逶迤,飞瀑垂泻如练。近景处丛岩秋树数株,高低错落,地面芳草萋萋,亭榭、长廊 傍山临水而筑,亭中高士凭几而坐,凝神静思。远木、 遥山用笔简练,近树、亭榭刻画精微,坡石罩染青、 绿,分浓、淡画出,辅以赭色。林木的枝干以墨笔勾 皴,以深浅不一的红、黄、青色点缀树叶,特别是大 片的朱砂点染而成的红叶,密而不乱。画面秀润工致, 鲜丽明快,而无甜俗之气。
二、幼秉庭训的蓝孟
蓝瑛的次子蓝孟,自幼跟随父亲学画。受蓝瑛的熏陶,从临摹宋元名家墨迹学起,在蓝瑛的悉心教导下勤于练笔,技艺和眼界日渐提高。其作品挺拔秀丽, 弱冠之龄已在杭州一带小有名气。他的画史知识和对历代名家的认知大多来自其父。他是承继蓝氏衣钵的最主要的传人,文献记载他“善画山水,摹仿宋元,无不精妙。运笔虽不遒劲,而丘壑松脆,如冰梨雪藕, 见之唇吻俱爽,故学云林家数,更云入室”。其艺术活动多记载于顺治至康熙年间。 蓝孟酷爱书画鉴藏,万历时期宫廷混乱,导致名画法帖散帙,流出宫外,蓝瑛收购收藏后数次到秦、 燕等地交易。王公贵族如获至宝,纷纷与之交好 。蓝瑛年迈后不喜鞍马劳顿,此类交易便托付于爱子蓝孟。
蓝孟 摹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绢本设色 180×46.5 厘米
《摹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此画为浅绛山水, 画面层峦叠嶂,飞瀑如练,杂木长松,屋舍横桥,二 高士平台坐话。通幅布局高远,景物繁富,层次分明, 山石皴染略简,树叶双勾染红,有秋日烂漫气象。 此图描绘了崇山峻岭的自然景色,构图虽宏大, 却用简略的线条和皴笔写就。山以赭为基色,用墨青、 墨绿烘染层次。蓝孟不喜欢用反差大的色彩,也少用 大块的乌墨,刚硬的线条在他的笔下更是难见。画中干枯墨色居多,呈现出疏简秀逸、温润柔和的平静氛围,体现了作者对笔墨气韵的驾驭能力,不仅抒发了 蓝氏的主观情感,更寄托了他在林泉中的忘归心态。 画家只是把描摹实景作为自己遣兴抒怀的手段,表达 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淡泊态度。
三、继往开来的蓝深
蓝氏家族中秉承家学、成就不凡的还有孙辈蓝深, 艺术活动在康熙年间。他的画风更为繁密,用笔更加 清秀。祖孙三代立志画艺,风格一以贯之。为人倜傥, 文献记载“时文宗匠,余参六法,亦极精妙虽得祖父 之传,至于错综变化,自得其巧” 。
蓝深 高山川至图 绫本墨笔 184×45.5 厘米
《高山川至图》轴。画面主峰高耸,山体层迭向上, 白瀑一道,依山势奔流而下,汇入碧溪。山麓苍松挺翠, 野树虯曲,茅屋掩映,修竹绕屋,舍内一人端坐读书。 山径拐角处,一人正携筇而来。山体之右为平湖、远 山。远山以淡墨轻抹状其远;平湖虽只露一角,亦足 想见湖之浩渺。纵观全图,高远静穆,气势壮观。“他的作品虽得祖父衣钵,但胜在巧妙细致,更加富于变化。同祖父 一样,他也工于花鸟画,笔致韵藉飘逸。
四、入室嫡传的冯仙湜
冯仙湜,“武林画派”重要画家,“山水法宗郭熙,轻淡细秀,殊有雅致近师蓝瑛,清淡细秀,殊有雅致” 。明朝灭亡后,冯仙湜不再视科举为自己的生活方向,在杭州西溪石人坞,蓝瑛的住处,正式拜蓝氏为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冯仙湜向蓝瑛请业问艺, 把山水画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兼学画史和画论。多次同恩师同登杭州金竹岭,共赏钱塘雪景,并随师游访浙江多地,是蓝瑛的得意门生。
冯仙湜 秋山晴霭图 绢本设色 175.5×49.5 厘米
《秋山晴霭图》轴, 画中高岩深壑,飞瀑流泉,绿树葱郁,楼阁俨然, 亭榭中几处点景人物,姿态悠闲。全图布局谨严,笔墨细秀,生动有致。“康熙丁卯”,为康熙二十六年 (1687)。
五、画名不详的洪都
洪都的《秋林共话图》轴。此图为祝某人 70 寿诞而作, 惜上款被挖损。“丙午秋”为康熙五年(1666)。
洪都 秋林共话图 绢本 浅设色 165×64 厘米
洪都字客元,生平不详。与冯仙湜一样,他也是蓝瑛的入室弟子。据目前有限的资料可知,传世作品还有天津艺术博物馆《仿元人山水》和《云山秋色图》。 由此 3 幅作品可以看出洪都画艺颇得蓝瑛衣钵真传。
六、结语
“武林画派”作为山水画派,在流派众多、纷繁杂沓的晚明至清初能赢得一席之地,在江浙地区影响很大,足以证明它扎实的画艺功底。它不断继承元代文人画的成绩,在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基础上,开创了上乘的独特技艺及理念。“武林画派”成员虽然画艺高低不一,但他们的作品结构和笔墨风格都各具个性, 为争奇斗胜的明末清初画坛增添了浓重的色彩,直至影响后世,映射出特定历史时期艺术的缤纷与雍容。 他们没有一味地秉承传统,从以上作品可以感受到他们立异思变的不屈精神,证明了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 才能和不可替代的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