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万物之色,民艺新生:第六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启幕

更新时间:2025-09-26 13:34  浏览量:2

在一江一河的文脉流转中,民间艺术始终是上海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文化基因之一。为集中展示上海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万物之色 民艺新生——第六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于2025年9月23日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启幕。本次展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上海市宝山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承办。展览汇集来自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民间艺术精品,不仅是技艺与美学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民间艺术与当代生活的深度对话。

`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在致辞中指出,民间文艺根植于民间,而且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又不断更新,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根脉,浓缩了民族精神之魂。这次展览上,上海和长三角的民间文艺家们用精湛的艺术作品回应人民的需求和时代的呼唤,这也是上海民协助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的有力举措,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的窗口。她强调,要持续挖掘民间艺术的价值,做好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发挥长三角民间文艺发展联盟的作用,助力长三角民间文艺交流互鉴;积极依托大都市民间文艺协作联盟的优势,探索大都市民间文艺独特的发展之路。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方坤在致辞中谈到,此次民间艺术成果展是上海民间文艺界的重要盛会,也是上海民间文艺界站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一次重要巡礼。他指出,要依托品牌展览,集中展示民间艺术的优秀成果,服务民间艺术人才成长;要加强沟通交流,在学习互鉴中提升上海民间文艺的内涵和价值;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探讨新时代民间文艺发展之路。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协主席李守白介绍了本次展览的主要情况。他表示,民间艺术是上海兼容市井烟火与文化底蕴的鲜活见证,为这座摩登都市锚定了温暖的文化之根。希望此次展览能为公众提供一个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的窗口。

艺术家代表、上海民协常务理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章莉莉表示,此次展览用“万物之色”来贯穿,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展现出了上海城市空间中的经典与现代、辉煌与挑战、艺术与科技多元并存的都市美学风貌。

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也是文化创新的“试验田”

第六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分为一个主题展和两个特展,共三个展区。展览汇集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173位艺术家的精彩力作,涵盖纸艺、雕塑、绣织、金属工艺等七大类别,以“色彩”为线索,展现了民间艺术在材质、工艺与文化记忆中的绚烂面貌,折射出手工艺人对美的敏锐感知与不懈创造,呈现出民间艺术在新时代语境下的蓬勃生机。

主题展

万物之色 民艺新生

——第六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

一楼中庭

主题展包括“致敬”“雅器”“工巧”“民韵”“新生”五大板块。“至境”板块,汇聚上海知名民间艺术家及大都市民间文艺联盟的代表创作者,展示雕刻、编织、陶瓷、漆艺等领域的精湛力作,以顶尖水准彰显民间艺术的当代活力与艺术高度。“雅器”板块聚焦文人生活美学,紫砂壶、传统家具、折扇等器物,承载着古代文人的审美意趣与雅致生活。“工巧”板块突出“能工巧匠”精神,木雕、玉雕、蛋雕等作品交相辉映,让观众领略传统手工艺的繁复工序与匠心传承。“民韵”板块回归生活本源,展出崇明土布、赫哲族鱼皮衣、惠山泥塑等极具地域特色的作品,呈现民间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与多元风貌。“新生”板块则体现民间艺术与当代审美的融合,新一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理念与现代设计,使民间艺术焕发全新生命力。

剪纸装置艺术《乾坤·东方力量》

由李守白、李诗忆父女联手创作的剪纸装置艺术《乾坤·东方力量》高4.8米、直径1.5米,镂空剪纸立面演绎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以抽象写意线条重构自然意境,采用新中式撞色理念,交织柔和的光影照射。装置全部用榫卯卡槽拼接,顶部与底座通过镜面构成无限反射系统,观众探入时可见内部白色五行画面镜像重复和无限延伸,彰显了东方美学的当代生命力。

刺绣组件《锦绣中华非遗梦天》

刺绣组件《锦绣中华非遗梦天》由上海大学章莉莉教授团队策划设计,45位民间刺绣匠人共同完成,是为梦天实验舱内部空间装饰而创作的作品。该作品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融汇苏绣、苗绣等七大绣种,运用百余种针法创作18米绣卷24幅作品,将中国自然风光与民俗节庆浓缩在梦天舱的舱壁之间,见证非遗艺术进入太空的历史一刻。

珐琅作品《海洋之心》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施君的珐琅作品《海洋之心》以海洋生命为灵感,将金属与珐琅色彩的碰撞凝固为流动的瞬间,展现了珐琅艺术脱离传统装饰范式后新的表现张力。

微缩木艺作品《老街一景》

微缩模型设计师赵培艺采用金工、钟表制作与传统绘画等多种技艺,将吴淞老街景观微缩再现,让观众得以透过“微缩的街景”重新走进宝山的历史肌理。

建筑木雕构件

青年艺术家赵雅娟以“榫卯为骨、匠心为魂”,参展的檐下木雕与多组梁托雕花板,通过花卉、禽鸟、文房器物等题材寄寓吉祥寓意,展示了木作技艺的精密结构与雕刻之美。

还有更多精彩作品期待大家到展览现场一一发现。

特展

双生花·镜头与指尖的非遗对话

女摄影家眼中的女非遗人影像作品展

二楼展厅 - 4

“双生花·镜头与指尖的非遗对话”影像作品展以女性摄影师视角聚焦非遗女性传承人,展现她们在技艺坚守与日常实践中的独特力量与文化价值。

特展

上海青少年手工创意展

二楼展厅 - 3

“上海青少年手工创意展”集中展示了本市青少年在绘画、设计及民间艺术等领域的创作成果,旨在通过艺术实践激发青少年的文化自觉与创造力,助力年轻一代在传承中创新文化之美。

开幕当日,展览理论研讨会暨大都市民间文艺协作联盟交流活动也同期举行。此次理论研讨会邀请了大都市民间文艺协作联盟成员协会参加,除上海民协外,北京、广东、浙江民间文艺界的学者、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参加了活动。长三角民间文艺发展联盟兄弟协会安徽民协列席。与会专家学者就“当代大都市民间文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国民协副主席、浙江省民协主席杭间,北京民协副主席毛巧晖,广东省民协专职副主席陈龙武,上海民协副主席徐赣丽作了主旨发言。上海民协主席李守白,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邰高娣,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吴杨波,浙江省民协主席团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袁瑾,安徽民协副主席、秘书长史培刚作了交流发言。中国民协副主席、上海民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主持了交流活动并作总结发言。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期间还将举办海派手工艺体验活动和民间艺术讲座,敬请关注。

万物之色 民艺新生

第六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

展览时间:2025年9月23日—12月7日

展览地址: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4788号)

指导单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

上海市宝山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