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在麓湖CPI,解锁一场跨文化的“艺术串门”

更新时间:2025-09-26 12:36  浏览量:2

当夏多布里昂写下

“每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

他或许未曾想到

在麓湖CPI的岛屿上

这场“携带”会成为一场

跨越21个国家

130+位创作者参与的

艺术对话

9月20日至10月12日,由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与麓湖CPI联合主办的RE-CREATE驻留艺术季,以“十室一厅”为核心命题,将私密的创作空间与开放的公共场域编织成一张文化联结的网,让艺术从展厅走向日常,让跨文化的对话在“串门”中自然发生。

01

十室一厅

空间隐喻下的跨文化艺术共生

“室与厅,从来不是简单的空间划分,而是两种生命状态的镜像。”策展人蔡丽媛用“十室一厅”的概念,为这场艺术季定下了核心框架——“室”是10+个散布在岛屿角落的私密创作单元,承载着艺术家的文化母语;“厅”则是无边界的公共场域,让这些母语在此碰撞、翻译、共生。

主单元的12组艺术家,几乎是一部微缩的“全球艺术地图”。巴西艺术团体Ateliê Vivo带着手工纺织的温度,将女性创作者的细腻融入布料纹理;日本花道师Ayako Otabe以京都传统花艺为基底,让花枝在空间中生长出当代审美;英国声音艺术家Simon Whetham则收集成都的城市声景,用噪音与寂静编织出“看不见的风景”。更令人惊喜的是德国与中国联合团体With the Rubbles of Old Palaces,他们将助农项目“红高绿深”搬进艺术现场,通过售卖花椒、手工香包,让艺术对话延伸到田间地头,打破了“高雅艺术”与在地生活的壁垒。

若说“十室”是艺术家的“私人叙事馆”,那5座“流动小屋”便是分单元的“微型文化驿站”。寻麓书馆的“晒晒阴角角”让文字与光影对话,A4儿童艺术馆的“怪兽小屋”藏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张益宁的“不定之中,常有影踪”则用影像捕捉空间里的瞬息变化。

02

从参与到延续

让艺术融入日常的在地实践

这场艺术季最动人的特质,或许是它拒绝“单向输出”的观展模式,而是用“沉浸式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开幕日的12场活动,堪称一场“全天候艺术狂欢”:

下午2点,Rhaissa Bittar的移动音乐表演从一间小屋飘向另一间,观众追着歌声“串门”;

3点:Ayako Otabe的“流动花道”在阶梯间展开,花枝随观众的呼吸轻轻晃动;

4点:Sebastian Mahaluf的“解与弹”行为艺术没有剧本,绑带的松紧、互动的时长,全由现场观众共同决定——当陌生人因一根绑带相视而笑时,艺术便成了最自然的社交语言。

为了让“串门”更有仪式感,艺术季特别设计了“观展工具包”:展册是艺术家的故事集,活动手册标注着每场活动的“打卡点”,菜单册里藏着与艺术对话的餐食(比如灵感源自《空间的诗学》的米香茉莉牛乳茶),而打卡地图则引导观众收集17款“家具印章”,拼凑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客厅”。

从“十室”的私密叙事到“一厅”的公共对话,从开幕的狂欢到收官的延续,2025RE-CREATE驻留艺术季早已超越了“展览”的定义。它更像一场关于“联结”的实验——联结不同文化的创作者,联结艺术与日常,联结个体与城市。

这个秋天

麓湖CPI的岛屿上

等你“串门”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