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艺术的跨时空对话:“桥与流”艺术展在肖峰艺术馆开幕
更新时间:2025-09-26 17:14 浏览量:2
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记者 施涵予
桥,是制度与交流所构筑之通道;流,是跨文化方法在当下持续生成之动态过程。9月24日,“桥与流:中法艺术的DNA互生”在杭州肖峰艺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并非一次纪念性的静态陈列,而是一座具有实际运作机制的“正在生成中的桥”。此桥由杭州肖峰艺术馆与巴黎 A2Z 画廊共同维系与支撑:前者深植于学院系统与公共文化机构之中,后者致力于拓展独立画廊网络与国际化的艺术联动。与“桥”相辅相成的是“流”:它指向制度所开启的循环机制——驻留—在地—回流—再出发;也指向方法与语汇在两端之间的迁移、互译与再生,让交流从单次事件变为可持续的生成过程。
此次展览将呈现来自法国的艺术家DANHÔO(方孝当)、LAURENCE GRAFFENSTTADEN(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登艺术二人组)共同创作的30余件新作。他们对30余幅与法国存在渊源的现代中法艺术名家原作进行再创作(亦可视为致意与转译),如来自中国美院前身杭州国立艺专的旅法艺术大师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从而生成一种跨越原境的新艺术风格。
这既是“方法之流”的可视化:材料、笔触与色层的谱系在法中文脉之间迁移、叠加与变形;也是“叙事之流”的再书写:经典在当代语境中被重新组织和发声。
此外,展览亦邀请三位曾参与巴黎国际艺术城驻留计划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林晨曦、宋韧,以“一人一画”的方式介入展览现场,通过个体创作与交流实践的记忆重新激活,呈现中法艺术交融的互生与转化。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抽象的书写:‘巴黎三剑客’的生成线索”聚焦中国美院老校友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三位大师在巴黎将东方笔墨转化为现代抽象的路径。DANHÔO(方孝当)、LAURENCE GRAFFENSTTADEN(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登艺术二人组)以“细胞影像—色域—书写—滴洒”方法,对三位大师进行“致敬—转译—再创”,以当代手法重释书写、肌理与色场,展示抽象作为跨文化生成语言的持续生长。
第二部分“互为方法:中外艺术家的对话结构”以“对话—对比”搭建方法学互证:丁衍庸、唐海文、傅抱石、刘海粟,与德劳内、达利、克林姆特、罗斯科、苏拉热、巴斯奎亚、马格里特等成对对读。形、色、笔触与观念在差异中校准,形成可比对的路径,推动跨文化语汇的更新。
第三部分“驻留作为现场:记忆的再生产”以中国美院第十任院长肖峰任内为学校购置的巴黎国际艺术城三间工作室为制度起点,呈现宋韧、井士剑、林晨曦三位不同代际的国美老师在法驻留的沉浸式成长。以绘画、手稿、日记与文献生成现场回应作品,将个体记忆转译为新的图像结构,构成“驻留—在地—回流”的活态循环。
第四部分“范式的互译:中法大师的现代性重写”以毕加索、保罗·塞尚、伊夫·克莱因与徐悲鸿、赵无极、林风眠、肖峰为坐标,主张以“互译”取代“模仿”。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登(艺术二人组)沿“致敬—转译—再创”路径,将写实的结构逻辑与书写精神、抽象的构成与叙事互渗重组,生成可在中法语境往复运作的现代性新版图。
杭州与巴黎、传统与当代,在此彼此呼应、相互生成,形成一场持续进行的跨文化对话。“桥”为此提供结构,“流”为此注入生命。
展览持续至11月23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