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用艺术铭记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6 23:18 浏览量:1
▲电影《731》剧照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正以艺术形式铺展,让观众在光影中触摸历史温度、汲取前行力量。9月18日上映的电影《731》,正是这样一部承载着厚重历史意义的影片。
该片是一部以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细菌战和人体实验为背景的历史题材影片,由赵林山导演、姜武等主演。该片的全球上映,是一次对遗忘的抵抗,是一次对历史的叩问,更是一次对和平的宣誓。
影片通过高度统一的美学风格和富有力量的镜头语言、非凡的视觉克制和情感深度,展现了侵略者妄图掩盖历史真相的丑恶行径,着重刻画了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精神和揭露历史真相的决心,旨在通过电影形式警醒我们勿忘国殇、铭记历史。
冷峻视角,还原残酷历史
电影《731》的震撼力首先来自于它对历史细节的还原。731部队以哈尔滨为基地,以“防疫给水”为名实施细菌战,有预谋地实施惨无人道的“夜樱计划”。影片的创作依托大量历史档案、庭审记录和幸存者证词。导演以冷峻的视觉语言,再现了那些被称为“马路大”(圆木)的活人实验受害者所经历的非人折磨。冻伤实验、细菌战测试、活体解剖……每一帧画面都似历史在发声,这层层剥开的真相,凛冽又残忍。
▲电影《731》剧照
剧中多次出现的纸捻、绘制的地形图、苹果传递信息、万能钥匙、自救互救的桥段,在日本作家森村诚一的纪实文学《恶魔的饱食》一书中均有记载。为掩盖罪行,骗取更多受难者,731部队把特设监狱包装成温柔乡,里面有干净的榻榻米、浴室,甚至还有抽水马桶,有鸡蛋、苹果搭配的营养餐食,只为确保实验对象健康,保证实验数据准确。3000多人在炼狱魔窟中丧生,他们中有苏联人、朝鲜人、蒙古人,而更多的是中国人。
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将我们带入那个充满痛苦与挣扎的历史时空。电影不是简单的恐怖展示,而是一次关于人性、记忆与责任的深刻哲学探索。凝视人类灵魂中最黑暗的角落,同时也在寻找黑暗中的光。
叩问人性,撕开伪善面具
人类历史上,暴行本身并非最可怕,可怕的是暴行被“正常化”。
影片揭示了“去人性化”机制是极端恶行的温床。当受害者不再是“人”,施加痛苦就不再构成道德犯罪。电影中标注着编号而非名字的受害者,正是去人性化过程的悲惨象征。铺满银幕的血液试管和编码标签下,他们只是可以随时补充的实验耗材。没有名字只有冰冷的数字代号,这就是日本人精心设计的试图从记忆和情感层面彻底抹杀罪证的残忍机制。影片最后,众人托举小男孩,人们各自喊出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真实存在过的,警示我们生的希望是由无数生命的牺牲支撑起来的,“我们记得,他们便活过”!
浸泡在容器中的婴儿标本、记录实验过程的胶片、在焚尸炉前堆积如山的尸骸,这是我们刻骨铭心的痛,也是历史无声的呐喊。历史伤口永不愈合,遇难者永被铭记!
拍摄“日中亲善”影片,对中国幼儿进行奴化教育,“健康换取自由”的谎言,刽子手弯腰鞠躬说“你自由了”,看似是知小礼,其实却是无大义;石井四郎给孩子们上课,好像拘小节,实则却无大德。导演通过这些镜头,将日本侵略者“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的卑劣进行了高度概括,撕下了恶魔伪善的面具。
美学叙事,展现批判力量
影片的美学风格是高度统一且服务于主题的,整体基调冰冷、残酷、压抑。实验室瓷砖的惨白、哈尔滨冬夜的铁灰、焚尸炉巨型烟囱的滚滚黑烟,这些画面构成一首用钢铁、冰雪与灰烬写就的绝望之诗。
影片大量使用冷色调,尤其是青灰色和惨白色,模拟丧失人性的“科学”环境。偶尔出现的暖色,可能是火光、鲜血或夕阳,并非代表希望,而是象征着暴行、痛苦和毁灭,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冲击。
导演运用克制的镜头语言,以点带面,没有陷入对暴力的感官刺激,而是借男主的眼睛,引领观众目睹那些惨绝人寰的实验场景:令人头皮发麻的电击实验、冻伤实验、受难婴儿的标本、给孕妇做活体解剖、受难者在满是老鼠、跳蚤的箱子里被不断折磨、尸体被当成柴火在炉火中烧掉……这些情节都被合理地融入故事线里。在残酷画面处理上,特写较少,点到为止、管中窥豹:受难者冻满冰凌的手臂、沾满血迹的窗户、日军记录数据时面无表情的脸,每一幕都在告诉你真实的历史比电影要残酷百倍。在这人间炼狱“四方楼”中,留下人类至暗一页。
隐喻和象征手法揭露累累罪行。日本女军官、穿和服的小女孩们、活体解剖出的婴儿,她们脖子上“樱花烙印”的意向符号,揭露了她们的血统,是孕妇活体解剖实验中的“幸运儿”,她们被日本人养大,受日本军国主义影响成为罪行帮凶,她们终其一生都是实验对象。
导演赵林山说“光影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影片聚焦战争对普通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吞噬,通过个体创伤投射战争伤害。影片虽然沉重惨痛,但还是有不少细节给观众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影片中小男孩飞了起来,狱中的人们笑着、奔跑着,这是对逃出魔窟的幻想;在巨大的石灰坑中,人们搭成人梯,拼了命也要让小男孩逃出去,他们不惧死亡,不放弃心中的希望。素贤的孩子,预产期是8月15日,代表日本投降,新生命在这天到来,预示着我们国家新的开始。真正的历史不是回避黑暗,而是直面黑暗后依然相信光明的可能。
影片《731》不是投向过去的仇恨之矛,它是呈给今日与未来的明镜与警钟。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段记忆是集体创伤的一部分,电影提供了一个公共的情感宣泄与记忆凝聚的场域,它让一代代人能共同面对这段历史,在悲愤中凝聚“勿忘国耻”的共识,传承历史记忆,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力量,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