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王仁华 | 水墨归真——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人录

更新时间:2025-09-27 01:30  浏览量:1


【序言】

文/王振德

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水墨归真”,寓意着以水墨技法为载体,拨开艺术创作中的浮华迷雾,回归质朴纯粹的本真之道,探寻艺术最原始、最真挚的表达。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万千气象。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简单纹饰,到历代名家笔下的文字、山水、花鸟、人物,水墨艺术历经千年沉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却能用黑白二色,展现出天地的苍茫、自然的生机;传达出创作者内心的波澜与宁静。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创作的形式与风格日益多样,许多创作者陷入对技巧、潮流的盲目追逐,却逐渐遗忘了艺术的初心。“水墨归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倡导艺术家们放下刻意的雕琢与繁复的修饰,以纯粹的心境,回归水墨艺术最本质的表达。用一支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用真心来描述,让每一根线条、每一团墨色,都成为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的艺术创新,是扎根于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基础上才能有创新有突破!而“归真” 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以澄明之心与古人对话,以赤子之态为时代立言。当画家以“归真”之心进行水墨创作,便是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净土。在这里,没有外界的纷扰与评判,只有创作者与水墨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水墨归真,不仅是艺术技法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它让作者在笔墨流转间,触摸到艺术的真谛,感悟到生命的纯粹与美好。愿观者能于此邂逅水墨的本真之美,感受中国书画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天津文史馆馆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 王仁华题】


艺术家简介

王仁华 合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安徽省民盟书画院院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仁华:以笔墨为镜

照见江淮女性的艺术风华

在合肥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的城市里,王仁华的名字早已与安徽中国画坛的精致与灵动紧密相连。作为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她的画笔仿佛天生带着江淮水土的温润,既承续着传统中国画的典雅底蕴,又透着当代女性艺术家独有的敏锐与细腻。从初握画笔的青涩到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业界中坚,她的艺术之路,恰如她笔下的线条,柔韧而坚定,在岁月中勾勒出清晰而独特的轨迹。

王仁华的艺术启蒙,藏在合肥老城区的街巷里。年少时,她常跟着喜好书画的长辈逛城隍庙的书画摊,看老先生们挥毫泼墨,那些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开的瞬间,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发了芽。后来正式学画,她从传统人物画入手,临摹《簪花仕女图》的雍容,揣摩《韩熙载夜宴图》的灵动,在古画的笔墨间一点点打磨基本功。她说:“传统不是包袱,是底气。那些古人笔下的线条、色彩,藏着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得先读懂,才能谈创作。”这份对传统的敬畏,让她的画始终带着沉稳的根基,即便表现当代题材,也能在笔墨中见出古典的韵味。

作为安徽省书画院的专职画家,王仁华拥有了潜心创作的沃土。她的作品以人物画见长,却从不局限于“画人”的表层——她更擅长捕捉人物背后的“情”与“境”。画江南女子,她不刻意描绘容貌的精致,却能通过拢发的手势、低头的刹那,写出温婉中的韧性;画市井百态,她偏爱捕捉那些不经意的瞬间:街头老人递茶的暖,巷尾孩童追跑的欢,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场景,在她笔下既有烟火气,又不失诗意。她的线条,时而如行云流水般舒展,表现人物的灵动;时而如古玉般温润,透着岁月的沉淀;设色则偏爱淡雅,不追求浓艳,却在淡墨薄彩中做出丰富层次,让画面像一杯清茶,初品平淡,回味悠长。

这种“以情驭笔”的创作,让她的作品在全国性展览中屡受瞩目。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她的画作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等重要平台,每一次亮相都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引发关注。业界评价她的画“有骨有肉,有神有韵”,所谓“骨”,是传统笔墨的功底;所谓“肉”,是生活赋予的鲜活;所谓“神”,是人物内心的情绪;所谓“韵”,是画面透出的文人气息。这种多元的融合,让她的艺术在当代中国画坛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除了个人创作,王仁华更将艺术的能量延伸到传承与推广中。担任安徽省民盟书画院院长期间,她积极组织“书画进基层”活动,带着艺术家们走进乡村、学校、社区,让书画艺术走出展厅,融入寻常生活。作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她参与整理安徽地方书画史料,为本土艺术的传承默默耕耘。在她看来,“艺术不是孤芳自赏,得有人传,有人懂,才能活起来。”她常给年轻画家分享经验,却从不以“前辈”自居,而是说“创作就像赶路,我不过是先走了几步,能帮后来者指指路,是分内事。”这种开放与热忱,让她成为安徽书画界的“纽带”,连接着传统与当代,也连接着艺术家与大众。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对王仁华而言,既是荣誉,更是责任。这份认可,让她更加坚信艺术要扎根大地、贴近人民。近年来,她的创作多了几分对时代的关注:画抗疫中的医护,笔锋里有敬意;画乡村振兴中的新貌,色彩里有希望;画文化传承中的匠人,线条里有坚守。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融入了更广阔的时代叙事,让她的艺术境界又上了一层楼。

如今的王仁华,依然保持着规律的创作节奏。每天清晨,她都会走进画室,研墨、铺纸,在笔墨的世界里与自己对话。案头的画册翻了又翻,窗边的绿植换了又换,唯有对艺术的热爱始终未变。她说:“画画就像过日子,急不得,得慢慢品,细细磨。”这种从容与执着,或许正是她艺术常青的秘诀。

从合肥街巷里的懵懂少年,到江淮大地上的艺术中坚,王仁华用笔墨书写着一位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与担当。她的画,是她的镜子,照见了对传统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感悟;也是安徽书画的一扇窗,让人们透过她的作品,看到江淮文化的温润与坚韧,看到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智慧与力量。在笔墨的世界里,她仍在继续探索,用每一笔、每一划,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篇章,也为安徽乃至中国的中国画坛,添上了一抹独特而明亮的色彩。



作品欣赏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