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聪明(金台随感)
更新时间:2025-09-27 08:00 浏览量:1
转自:人民日报
一位成就很大的老文艺工作者最后一次住院时,儿子问他:“这辈子有没有遗憾?”他平静地回答:“没有。”
老人家去世后,他的儿子在接受采访时说:“爸爸这一生都活在‘无我’的境界里。”他一辈子做出的成绩,从歌剧《江姐》到《党的女儿》,从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到《敢问路在何方》,都是全心全意完成单位交给他的任务。这位一生几乎“无我”的艺术家,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可。
这位老艺术家的故事很有启发性。
世界上的聪明有两种,一种是小聪明,一种是大智慧。小聪明喜欢算小账。那些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小聪明。在他们的心目中,“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他们人生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他们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很重,把集体的利益看得很淡。他们自以为聪明过人,特别善于打小算盘,一事当前,先算个人的得失账,有利就争先恐后,无利就退避三舍。他们在谋取个人利益时脑子灵,心机深,付出要少少的,回报要多多的。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们甚至不择手段。他们是“政治生态”的破坏者,是“一池春水”的污染者。
他们大概忘了“小算盘打不过大算盘”这个人间常理。他们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低估了别人的智力,他们自以为高明的那些套路很快就会被人看破。老话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组织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小聪明者也许能得利于一时,但很难受益于一世,摔跟头是迟早的事,已经得到的利益,大概率会得而复失。
有大智慧者恰恰相反。在他们心目中,多数人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即使个人受了委屈,照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位老艺术家二十几岁时,也曾因领导把他的岗位从演员调成创作员而闹过情绪,但他很快就服从了组织的决定,放下了心爱的表演事业,高高兴兴到新岗位去干活。这一干就是一辈子。在小聪明看来,他丢失了“自我”,很有些窝囊,甚至显得傻,但结果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的个人价值反倒别处生花,这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和大道至简。
他是天才吗?他儿子说:“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儿子印象里的爸爸,“永远是坐在书桌前读书,写作或翻资料的样子。”一个普通人取得了不普通的成就,皆因他把组织交给的任务看得比天大。接受任务后,他就进入了“无我”的境界。为了尽善尽美地完成任务,他“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对于荣誉地位,他的态度是“失之泰然,得之淡然”。
“我”有大小之别,“小我”的发展,不能偏离“大我”的发展。真正成大事者,历来是那些心目中“大我很大,小我很小”的人,看看“两弹一星”的功臣们,看看那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们,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红利”很多的好时代。希望自己多得到一些“红利”,也无可厚非。但我们更要知道,这是一个14亿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而勠力奋斗的时代。“小我”一旦偏离了时代的方向,跑得越快越卖力,偏得就越厉害,个人的损失可能就越大。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民族复兴这个大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才是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