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峰·写生近作 | 用清醒的艺术自觉直面自然
更新时间:2025-03-18 00:53 浏览量:6
当无数人举起手机定格生活中想要记录的瞬间,画家们依然执着地背着画架,在风中、在雨中、在烈日下,用画笔与自然对话。李江峰近期的写生作品,正是这种执着精神的最佳注脚。她的画布上,写生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记录,而成为一场关于时间、记忆与永恒的哲学思考。
《爱物-玫瑰香》,40cmx50cm,2024年
她坚持直面自然,这是一种清醒的艺术自觉。在她的画作中,我们能看到阳光在树叶间跳跃的轨迹,也能感受到山风掠过画布的震颤。
《北京胡同》,200x200cm,2023年
在技法层面,李江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她打破了传统写生的桎梏,将写意精神融入写实技法。她的笔触既有西方绘画的严谨,又蕴含着东方美学的空灵。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拼贴,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艺术选择。
大丽花,70x90cm,布面油画,2023
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李江峰的写生作品像一剂清醒剂。它们提醒我们,艺术创作的本质不是制造图像,而是传递感受。她的每一笔都是对自然的深情告白,每一幅画都是与时空的对话。
沁香次第,200x600cm,布面油画,2022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艺术实践。它让我们重新思考艺术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认识写生的价值。李江峰的写生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更是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
繁花间·粉樱花,200cm×200cm,布面油画,2020
站在李江峰的画作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画家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个思考者对艺术本质的探索。这些作品提醒我们,在这个时代,艺术创作仍然需要保持对真实的敬畏,需要坚持与自然的直接对话。李江峰的写生实践,为当代艺术指明了一条回归本质的道路。这条路或许艰难,但正如她的画作所展示的,唯有坚持与真实对话,艺术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作品欣赏
新疆水彩写生作品
《峰·趣-奶奶的电视》,30x30cm,2022年
《峰·趣-咖啡壶》,30x30cm,2022年
《峰·趣-燃烧过的蜂窝煤》,30x30cm,2023年
《爱物-出超市》,50x50cm,2021年
《首钢大跳台》,70x70cm,2025年
《粉玉兰》,120X240cm,2024年
繁花间·粉色,150x450cm,布面油画,2023
寻青·松,60x120cm,布面油画,2023
《老赵家的鸡》,60x80cm,2023年
《玫瑰在瞭望》,200x200cm,2022年
《峰·趣-元大都的海棠》,200x200cm,2022年
《面朝大海的松》六,80x60cm,2021年
繁花间·园子,200x200cm,布面油画,2021
爱物·白玫瑰,30×30cm,布面油画,2021
爱物·又见水仙,50×50cm,布面油画,2021
爱物·干花,60x60cm,布面油画,2022
爱物·五月红,60×60cm,布面油画,2022
爱物·白盘里的梭子蟹,40×40cm,布面油画,2022
爱物·鸡蛋,50×50cm,布面油画,2020
爱物·少一牙,50x50cm,布面油画,2020
爱物·小柿子,50x50cm,布面油画,2020
爱物·砚台盒,30x30cm,布面油画,2021
爱物·扇子,60x60cm,布面油画,2021
爱物·古董,50x60cm,布面油画,2021
爱物·遥远的扇子,50x60cm,布面油画,2021
(来源:意象油画工作室)
画家简介
李江峰,生于河北省承德。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