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章下的艺术对话——大周石桥拟八大山人笔意系列组画探微
更新时间:2025-03-18 23:22 浏览量:5
在当代画坛,大周老师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探索艺术疆界。其万里胡杨系列以苍劲笔意写尽大漠风骨,万亩榴园、荷塘写生更以鸿篇巨制重构自然气象,令我辈折服与赞叹,他把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独树一帜。近期观其"拟八大山人笔意"专题创作,这批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恍若目睹一场穿越三百年的艺术对话——既存古贤遗韵,又见今人意趣,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出耀眼的灵光。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他在明朝灭亡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他的画作常常留白,形象夸张,笔墨沉稳干练,反映了他孤傲的性格和深刻的家国之痛。其《孤禽图》以6272万元缔造拍卖传奇,其笔下白眼孤禽已成中国艺术史上最具辨识度的精神符号。大周老师为此系列特镌“冷眼观世”肖形印,辅以“八大山人笔意、大周习古”闲章,既致敬传统又彰明心迹,这种以金石入画境的创作态度,恰与八大“书画同源”理念遥相呼应。
山水篇:空寂中的禅意栖居
八大山水以“墨点无多泪点多”著称,大周老师取其空灵三昧而赋新境。大周老师在拟其笔意创作山水画时,巧妙地汲取精髓。画面中,峰峦以枯笔勾勒,似有若无,山体的轮廓在若隐若现间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朦胧感,正如八大山人常用的留白手法,给观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在色彩运用上,大周老师也遵循八大山人的淡雅风格,以淡墨为主色调,偶尔施以淡淡的赭石或花青,为画面增添一抹古朴的韵味。
在《西樵山幽居》中,山谷间云雾缭绕,几间茅屋隐匿于山林之中,一条蜿蜒的小径通向未知的深处。这种对空间和氛围的营造,与八大山人作品中那种远离喧嚣、遗世独立的气质相呼应,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山风的轻抚和宁静的气息,领悟到画家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花鸟篇:冷逸里的生命礼赞
八大山人的花鸟以奇特的造型和冷峻的神情著称,大周老师的拟其笔意作花鸟画,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鸟儿或单足独立于枯枝之上,或蜷缩在怪石旁,眼睛往往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呈方形且眼珠上翻,流露出一种冷漠、孤傲的神情,与八大山人笔下的鸟如出一辙。大周老师借鉴了八大山人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笔墨。花瓣以寥寥几笔勾勒而成,形态各异却又不失神韵,枝干则以干涩的笔触写出,看似脆弱却又蕴含着坚韧的力量。
在《西樵冷梅开》中,几朵梅花在冰天雪地中绽放,花朵的鲜活与周围环境的冷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生命在困境中不屈的张力,同时也传递出八大山人作品的特点,那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世间沧桑的独特感悟。这种对八大“墨韵”的创造性转化,使传统写意精神获得了崭新的审美维度。
人物篇:诙谐中的精神突围
八大山人的人物常以荒诞、变形的形象出现山水画配景之中。大周老师在这一系列组画中的人物创作同样充满了奇思妙想。他笔下的人物造型夸张,比例失调,面部表情往往模糊不清,但却通过肢体动作和姿态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八大山人造像》中,一人一鸟一葫芦,配景是八大山人的荷花,人物的形态和动态极具戏剧性,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由的向往。《八大山人画赞》,题跋曰:“八大妙墨超凡境,艺海长留万古音”。此幅作品灵感来自于佛山石湾一位青年陶艺艺术家摩亘雕塑作品,这种对人物形象的独特塑造,不仅继承了八大山人作品中的荒诞风格,更融入了大周老师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观察与思考,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画家表达精神寄托和思想情感的独特载体。
大周老师拟八大山人笔意的系列组画,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在深入研究和理解八大山人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感悟和时代精神。这一系列作品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致敬与传承,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与突破,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感受到传统与现代艺术碰撞所产生的独特魅力。
此系列创作最可贵处,在于完成了从“师其迹”到“师其心”的跨越。大周老师不仅精准把握了八大书画中“泪眼中的幽默,孤独里的狂欢”这一核心精神,更通过形式语言的当代转换,使传统写意体系焕发出新的生机。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笔墨实验,实则暗合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的内在理路。当观者驻足画前,既能触摸到三百年前那个孤傲灵魂的脉动,亦能感受到当下这个文化转型时代的呼吸。
(文/周龙,2025年3月17日于泉城)
艺术家简介
周卫东,笔名大周石桥,号省轩,哑斋。一九六九年正月出生于中国牡丹之都山东菏泽,师从天津美院副院长张蒲生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美协副主席,大周石桥胡杨艺术馆馆长,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交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三合美术馆馆长。
曾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煤电杯全国书法展览、全国第九届刻字艺术展、第十四届国际刻字艺术交流展和西泠印社的书画印三大展,第十三届花鸟画展优秀奖,入展第四、五、六、七届、九、十届全国花鸟画展,四届并获三等奖。
2015年6月《我的胡杨梦》入选第三届全国高校艺术插图展和论文集p106。(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9月《大凉山印象之二》(合作)入选升庵诗画全国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10月《爱莲说》在2018翰墨神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最高奖,取得入会资格。(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10月《戏如人生》伯年国艺全国写意人物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12月《家乡大集》入选“出彩郑州”全国第五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9年11月《借山居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最高奖,取得入会资格。(中国美协主办)
2019年11月《君子爱莲清》入选第二届“伯年国艺”全国写意花鸟画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9年12月水墨漫画《悬鱼太守》入选首届浙江桐乡法治漫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2021年7月水墨漫画《唯吾知足》入选厦门首届廉政漫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3年7月赴英国伦敦、剑桥大学、约克、利兹、温德米尔湖区、格拉斯哥、爱丁堡、纽卡斯尔、英格兰、苏格兰等地博物馆艺术采风访问。
10月应邀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参展,出版30余种个人专著。百度视频搜索:石桥胡杨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