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公共及社区艺术项目策动「藉艺更新.环境保育行动」
更新时间:2025-03-18 23:44 浏览量:5
2025年3月18日・香港;由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市区更新基金赞助的「转角:」公共及小区艺术项目致力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促进小区更新。环境保育一直是小区更新中的重要课题,适逢世界麻雀日对于环境保育议题的关注,「转角:」策动「藉艺更新.环境保育行动」,推出一系列的艺术 × 小区 × 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体验及展览,旨在启发公众重新审视城市与自然的共存关系,并探索如何在小区更新的过程中,融入环境保育理念,为人文与生态共生创造更多可能性。
「转角:」贴近自然之艺术环保哲学观 从大角咀文化地图走进小区更新x环境保育实验场
自 2023 年 4 月启动以来,「转角:」以大角咀铁树街 21 号地下的「转角:共创空间」 为根据地,致力于透过艺术介入,促进地方社群之间的关系连结,并逐步构建出独特的 「大角咀文化地图」 — 一张承载着小区历史、文化、艺术与环境共生的地图。在市区更新的过程中,「转角:」融合了多个不同艺术范畴的实践,包括: 壁画、大型艺术装置、舞蹈、音乐、戏剧、跨媒介艺术、展览、工作坊等的艺术形式介入小区更新的过程,不仅保留小区的历史记忆,也为城市文化带来崭新的表达方式,让居民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的体验。
市区更新基金行政总裁及董事会秘书徐卓华女士表示: 「小区更新不仅关乎城市发展,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与生态共生 的承诺。我们希望透过艺术介入,让公众重新审视小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在发展与保育之间找到平衡,共同打造一个可持续且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项目秉持艺术与环境共生的理念,透过多元艺术实践,将环境保育与可持续发展融入小区更新之中。我们致力于在保留小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的同时,融合在地特色、自然元素与可持续设计,营造一个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城市空间,促使整个项目的发展不仅展现了大角咀的文化内涵,更平衡了生态需求,让艺术成为连结人、小区与自然的重要桥梁,推动小区的长远发展。」
多层次的环境保育体验 从理念到行动
环境保育不仅是一项单一议题,而是涵盖文化、艺术、科学与小区参与的多元课题,与可持续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是次「藉艺更新.环境保育行动」透过多个环境保育体验,从不同角度启发公众对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可能性,带领公众走进「大角咀文化地图」,从在地视角认识小区的历史与环境变迁。焦点节目包括于「转角:」共创空间举办的《重金属治理实验室》展览,通过展示创新的环境修复方案,推动公众对设计与科学在环境保育中的应用之认识与关注。同时推行《大角咀好釉》小区咖啡渣收集计划,结合可持续设计与小区参与,透过回收咖啡渣制作环保釉料,体现循环经济的实践方式。除了展览与小区探索,随着区内多个包含环保概念的公共艺术装置的落成,亦让公众在日常生活空间中亲身体验艺术如何与环境保育结合。例如,位于大角咀博文街的环保 × 公共艺术装置《重溯海角》,不仅展现环境再生的可能性,更让公众透过艺术视角重新想象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这些艺术计划不仅是创意的展现,更是对环境可持续性的积极探索,期望引发更多小区与业界的关注与行动。
《重金属治理实验室》展览、《大角咀好釉》小区咖啡渣收集点、位于大角咀博文街的全新环保 × 公共艺术装置《重溯海角》
探索城市与生态共融:从《未来生态幻影》到《搵窿捐》
承接2025年1月推出的重点节目- 由澳洲著名艺术家 Mikala Dwyer 为香港创作的全新小区全息投影艺术装置 《未来生态幻影》,本次行动进一步延续其理念,深化城市与生态共存的讨论。《未来生态幻影》以本地常见的家燕为主题,象征生态与城市的微妙关系,透过流动影像启发观众思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育的平衡。作品自推出以来广受关注,突显环境议题在市区更新中的重要性,而这一理念亦在「转角:」公开招募创意小区空间提案 02 中得以延续,并由创意艺术家陈柏泉及黄奕榛的获选提案 《搵窿捐》接力开展,希望再次唤起公众对生态与艺术共融的意识,并推动更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从 《未来生态幻影》 对家燕的艺术诠释,到 《搵窿捐》 对雀鸟生态的关注,本次行动持续探索城市与自然共融的更多可能性。透过艺术、小区参与与创新的空间应用,计划不仅促使公众重新审视生态保育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更希望引发更广泛的讨论,推动公众参与,共建更可持续的都市环境。作品将于六月初于亚皆老街与塘尾道交界的行人天桥亮相,聚焦城市雀鸟与环境保育议题。适逢世界麻雀日的到来,而麻雀的数量正是反映小区生态健康与环境变迁的重要指针,因此项目特别以麻雀为主题策划一系列相关活动,并邀请香港观鸟会携手于揉合创新及生态友好元素的环保建筑《城市生活所》举行与《搵窿捐》互相呼应的《城鸟游踪写生工作坊》,由本地写生艺术家徐志强策划鼓励参加者透过写生绘画细致观察城市生态,培养对雀鸟栖息环境的关注,并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旨在让公众以崭新角度体验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关系,重新想象都市环境中的生态之美。
《城市生活所》、《城鸟游踪写生工作坊》
香港艺术中心艺术节目委员会主席冯永基表示:「市区更新的成功,不仅依赖基建与规划,更需要业界、小区与艺术界的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透过艺术介入与小区参与,我们希望唤起公众对环境保育的关注,让都市发展不仅是空间的变迁,更是文化与生态价值的延续。此次 『藉艺更新.环境保育行动』 正是推动这一理念的重要一步。我们期待透过跨界别合作,让艺术成为连结人与环境的桥梁,携手探索城市与自然共融的可能性。未来,『转角:』将持续以艺术连结小区,打造多元文化景观,包括即将举行的 《顺藤摸路》 :大角咀艺术同乐日,让公众透过艺术体验探寻小区魅力;以及位于大角咀必发道 77 号的 《城市窄缝中的一朵花》公共艺术装置,探索都市缝隙中发掘诗意与可能。我们相信,城市更新不停步,而艺术将在这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文化传承与环境共生,让小区活力与创新精神得以延续。」
持份者响应「藉艺更新.环境保育行动」 共建生态共融城市
是次「藉艺更新.环境保育行动」获得大角咀区内持份者的积极支持,携手推动城市生态保育。其中,位于信和集团旗下商场奥海城的《城鸟生态环境保育现场绘画表演》,由本地漫画家ArYU即席创作全新艺术作品,透过雀鸟的第一身视角观察这座城市。艺术家希望透过作品启发观众关注自然环境及唤起大众对城市生态保育的重视。
关注城市生态的同时,日常行动亦能对环境保育产生影响。例如,避免喂饲野生动物,有助维持生态平衡,确保牠们能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
保育小秘方: 请避免喂饲野生动物!喂饲会影响牠们的自然觅食习惯,甚至导致对人类过度依赖,影响生态平衡。让野生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自行寻找食物,有助维持健康的城市生态。
城鸟生态环境保育作品 – 《鸟目》
《城市生活所》合作伙伴信和集团品牌及设计部总经理蒋菁菁表示:「信和集团以一起 续建未来为目标。透过绿色生活、健康舒泰、匠心设计、创意革新、文化传承及连系社群等范畴,建构宜居、宜作、宜乐的小区。集团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全方位业务,续建更美好的未来。」
是次,信和集团旗下奥海城响应香港艺术中心『转角:』项目策动的 「藉艺更新.环境保育行动」 ,并举办 《城鸟生态环境保育现场绘画表演》 活动,邀请艺术家透过现场创作,传递雀鸟保育的信息,提醒大众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次合作展现了艺术与商业空间的融合,在商场内引入大型艺术装置,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及欣赏艺术,从而启发公众对环境保育的关注,并丰富小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