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植入,意味寿命缩短?医生:这6点做到就没事!
更新时间:2025-03-09 16:40 浏览量: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长期管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支架一旦植入,寿命就会缩短?"这种言论在农村地区流传甚广。老李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邻居们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仿佛他已经被判了"死刑"。这种观点究竟是谣言还是事实?今天我就给大家揭开真相!
心脏支架,这个名字听起来挺吓人,就像是在心脏里装了个"铁架子"。其实它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器械,形状像个小小的网状弹簧管,植入到人体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地方,将血管撑开,恢复血流通畅。
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每年夺走无数人的生命。冠状动脉就像是给心脏供血的"水管",一旦被脂肪、钙质等物质堵塞,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支架植入正是应对冠状动脉堵塞的有效手段,它就像是给堵塞的"水管"装上了"撑子",让血液能够顺畅地流过去,给心肌送去氧气和营养。
为什么会有"装了支架,寿命就缩短"的说法呢?
这主要源于对支架的误解和对部分病例的片面理解。在我的临床工作中,确实见过一些植入支架后不久就出现问题的患者。
但真相是什么呢?
冠心病是一种全身性、进行性的疾病,支架只能解决局部的血管狭窄问题,并不能治愈冠心病本身。如果患者术后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规范用药,原本的疾病进程就会继续,甚至加速发展。
研究显示,规范治疗的支架患者,其寿命与常人相差无几。麻城县某村的张大爷,76岁,10年前植入了两枚支架,现在还能下地干活,天天去村口打牌,乐呵得很。
支架植入后如何确保健康长寿呢?下面这6点务必牢记:
1. 规范服药,雷打不动
支架植入后,最重要的就是按医嘱服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至少要服用1年,有些情况下需要终身服用。如同盖房子需要水泥固定砖块,支架植入后需要药物来防止血栓。
湖北农村有个老话:"药不能停,停药出人命。"李奶奶植入支架后感觉良好,就自作主张停了药,结果三个月后急性心梗住院,差点送了命。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是冠心病的"四大金刚"。支架植入后,这些问题必须重视起来。
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
体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山东有位老教师,支架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十年来未曾复发过心绞痛,现在还带着老伴儿周游全国呢!
"病从口入"这句古话一点不假。支架植入后,饮食要有大变化:
少油少盐,多蔬菜水果;
戒掉烟酒,特别是烟;
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
清淡饮食,荤素搭配。
农村常见的腊肉、咸菜、高粱酒等都要尽量少碰。
支架植入并不意味着从此"躺平",恰恰适量运动对心脏健康大有好处。
术后一个月内以散步为主,每天20-30分钟;
一个月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运动量和种类;
太极拳、广场舞都是很好的选择;
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心情不好会导致身体分泌应激激素,加重血管收缩。众多研究证明,长期心理压力大、易怒的人,冠心病发作风险更高。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可以尝试听戏曲、下象棋等喜欢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家人多些包容和理解,创造和谐家庭环境。
支架植入后,定期复查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建议: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要复查;
之后每年检查1-2次;
如有胸痛、气短等症状,立即就医。
从中医角度看,冠心病属于"胸痹"范畴,与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有关。支架相当于"通"法,疏通血脉。但要长期受益,还需"调"法配合,即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饮食上可选用一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如山楂、黑木耳、红枣等;适当饮用菊花茶、决明子茶等也有益处。但切记,这些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正规药物治疗。
总结支架植入不是寿命的"减法",而是生命的"加法"。它帮我们打通了血管的"堵点",为健康续航。关键在于术后的科学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
只要我们做好以上6点,支架患者完全可以和常人一样,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希望每位支架患者都能收获健康长寿,再创生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