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心驰神来:张弛艺术展”:3月21日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启幕

更新时间:2025-03-23 00:00  浏览量:8

“画会教给你很多东西。跟着感觉走,一个世界就向你打开了。”张弛说。

3月21日,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内,“心驰神来:张弛艺术展”正式开幕。这场展览不仅是朱屺瞻艺术馆“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艺术家系列邀请展的延续,更是曾被海派大师陈佩秋誉为“大有夺得沪上山水画冠军之能”的张弛六十余年艺术生涯的一次深情回眸。

一到三楼的展厅内,八十余幅作品层层铺陈,从童稚习作到都市意象,从传统笔墨到现代视觉重构,艺术家以“心驰神来”为名,将观众引入一场关于自然、城市与生命力的美学沉思。展出的作品,绝大部分都从未公开展示过。

展览现场

家传师承,从宣纸上的稚子笔触到海派传人

走进展览的一楼展厅,时光悄然倒流至1960年代。玻璃柜中陈列着张弛儿童时的习作。伞下同行的猫咪和鸭子,稚嫩生动的青菜、萝卜,以及充满年代感的小兵等,无不透露出孩童的天真与早慧的笔力。

母亲保存的这些“小品”背后,藏着一段家学渊源。张弛的父亲张大昕是海派山水大家。张弛5岁开始学画人物,父母从未因为她年龄小放松对她的高要求。“因为他们的严格要求,才有了后来的我。”张弛感慨。1975年,张弛凭借年画《在阳光下》入选全国少年儿童美术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张弛 《小兵》《上学去》《小农民》 1965年 李君娜摄

展厅现场,还展出了张大昕1962年创作的年画《好喜欢》,画面上,一个圆脸、喜庆的小女孩正在把玩手中的娃娃。画中的小女孩原型正是女儿张弛。

张大昕 年画《好喜欢》

1985年,张弛赴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师承中国山水大家陆俨少先生,主攻山水画。一楼展出张弛早期作品的面貌,除了张弛幼年和青年时期临摹、习作、临古的作品,还有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浙江美院学习时实地写生的作品等。

山水意象万千气象融于笔端

二楼展厅主要展出张弛月光曲、西藏和现代都市等几个系列的代表作。张弛曾东渡日本。三楼的“氤氲之美”板块展示她旅居日本时期的作品。

多年来,张弛深入研究笔墨技法,体悟写意诗情,用笔墨行走,与山水呼应,将巍峨群山揽入尺纸笔端,作品现代而不失传统韵味。她笔下的山水远观见势,近观见质,虚实相生间透出“画外有意,意外有妙”的境界。

“自然山水”和“都市山水”作为图像语言的图式意向,贯穿在张弛艺术创作的始终。她近年来创作“都市山水”尤富创新性。包括《都市之光》《都市春晓》《都市光华》等作品在内,表现上海这座城市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建筑景观、时代风貌。画面中,明媚的黄色成为底色,仿佛灿烂温暖的城市之光,照进观众的心里。“把我所感受到的神奇之光与大家分享。光是能量波,光是希望源,是生命,是无常,温暖人心,滋润万物。”张弛说。

展览现场

无论是其在各地写生采风基础上,创作的古意今情、林泉探道的山水作品,还是描绘城市新貌的现代都市山水,张弛化笔墨于中和,凝物形、色彩和光感于氤氲之间,尤其作品色彩中蕴含和笼罩着的“光晕”和明亮感,既体现了张弛作品对文人笔墨的传承借鉴,更呈现出现代性视觉的崭新创造。

不打草稿,心驰神来

此次展览以“心驰神来”为主题,不仅是对张弛多年来艺术创作实践的一次学术梳理和呈现,更是一场关于“艺术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思辨之旅。

同时,张弛的画面语言中传递出一种强有力的“感受力”,她画画不打草稿,白纸上一笔下去,就跟着感觉去画。展览的主题“心驰神来”,正是张弛绘画语言的独特风格。其作品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结合当代视觉经验的重构,更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画对传统山水画本体艺术精神的理解。

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还迎来温馨一幕。当天恰逢张弛丈夫、同为海派名家的乐震文70虚岁生日。“我们自1975年认识至今,已经50年。感谢他一路支持陪伴。”张弛说。

展览将持续至5月12日。展览期间,朱屺瞻艺术馆还将推出一系列公教美育活动。

“心驰神来:张弛艺术展”

在朱屺瞻艺术馆启幕

作者: 顾隽㛃

“心驰神来:张弛艺术展”于3月21日在朱屺瞻艺术馆举办开幕仪式,这是该馆继2019年、2021年、2023年、2024年“一间自己的房间”艺术家系列邀请展后,再续女性艺术实践。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12日。

张弛作为海派知名的山水画家,家学渊源,自幼受父亲知名山水画家张大昕影响,接受传统中国画学的熏陶与训练。1985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师承中国山水大家陆俨少先生,主攻山水画。后东渡日本。回国后创作了大量山水画佳作。多年来,张弛深入研究笔墨技法,体悟写意诗情,用笔墨行走,与山水呼应,将巍峨群山揽入尺纸笔端,作品现代而不失传统韵味。

此次展览以“心驰神来”为主题,不仅是对张弛多年来艺术创作实践的一次学术梳理和呈现,更是一场关于“艺术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思辨之旅。从中了解其为何选择山水画,如何进行传统山水画到现当代的转换,传统笔墨和现代视觉在她画面中的呈现和重构。

展览共分为“家传师承”“山水意象”和“氤氲之美”三个部分,可以看到其求学时期的习作、临摹作品,以及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八十余幅。

展览期间,朱屺瞻艺术馆还将推出一系列公教美育活动。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