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帖学十四人作品展(3)
更新时间:2025-03-09 18:45 浏览量:7
参展书家:萧文飞
萧文飞,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学术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导师王镛、薛永年先生),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寸耕社社员,永和书社社员。
书而未刻的甲骨文,书写在玉石片上文字(如《侯马盟书》等):虽还处于笔法形成的雏形期,但属于毛笔属性的自然呈现,或可归为帖学萌芽的范畴。
先秦、秦汉、魏晋简牍帛书:毛笔的自然书写,虽然相较于后世的纸媒书写,笔法还不够成熟完善,但同样属于毛笔属性的自然呈现,作为帖学的源头,可归为帖学范畴。
魏晋以来的墨迹(笔师刀除外):二王一系的墨迹,魏晋残纸,晋唐写经,以及宋、元、明、清以来的篆隶书(笔师刀除外),如米芾、赵孟頫、文徵明、祝允明等人的篆隶书,属于毛笔属性的自然呈现,表现的审美趣味更多的是帖学“书卷气”,或可称之为“帖学”篆隶书。
——节自《“刀”“笔”关系下“碑学”“帖学”范畴的重新界定》
萧文飞《宾虹画跋》28x40cm
萧文飞《担当诗》234x47cmx2
萧文飞《杜甫诗》46.5x41cmx3
萧文飞《寄全椒山中道士》53x235cm
萧文飞《倪元璐诗》38.5x19.6cm
萧文飞《绿窗红烛》 140x23.5cmx2
萧文飞《苏轼诗三首》28x33cm
萧文飞《唐诗四首》235x53cmx4
萧文飞《吴昌硕湖上戏书》366x145cm
参展书家:杨涛
杨涛,安徽宣城人。现供职于文化与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就书法章法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万物抽象后的指代者一-文字,被搬到了纸面上,纸成了世界,成了国土,文字成了山川河流、芸芸众生、花草鱼虫,而书写者便是纸上江山的君王。君王需要完好地安顿好诸物从而统领一纸河山,如何做到?这就是古往今来圣贤们倾毕生之力孜孜以求的天地秩序。“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先哲所谓“道”的概念正是这种“秩序"如何达到井然状态的高度概括,即遵循“秩序”的规律,让万事万物互为依存,安然相处,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均衡。
——节自《书法章法生成原理刍议》
杨涛《次韵杨君全送酒长句》48x22cm
杨涛《名帖古琴》240x48cm
杨涛《山谷道人诗二首》33x39cm
杨涛《颂古十一首》360x146cm
杨涛《苏轼雨晴后1》360x146cm
杨涛《苏轼雨晴后2》360x146cm
杨涛《五灯会元1》178x48cm
杨涛《五灯会元2》178x48cm
杨涛《五灯会元3》178x4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