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金农《金牛岩故事》:一个艺术异端者的漆书革命

更新时间:2025-03-25 13:33  浏览量:4

凝视《金牛岩故事》的墨迹,最摄人心魄的是那些棱角分明的笔画,它们像一把把锋利的刻刀,划破了清代书法温润圆滑的传统。1745年的某个寒夜,金农在扬州旧城的小阁楼里,就着微弱的油灯写下这幅作品时,笔锋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是否也带着对命运的不甘?

《金牛岩故事》全图

翻开金农的人生履历,这位艺术反叛者最初竟是个标准的“富二代”。1687年出生于杭州钱塘江畔的宅院里,家中“有田几棱,屋数区”,年轻时组织“文化旅行团”周游全国,成员包括能弹琵琶的、会画肖像的、擅长篆刻的各色人才,活脱脱一个清代版的“文艺沙龙”。

但命运在1750年给了他致命一击。博学鸿词科的推荐因雍正驾崩而终止,这个转折让53岁的金农彻底看清了仕途的虚妄。我们在他写给盐商马曰琯的信札中,能看到这样的句子:“日来饥肠作雷鸣,君闻之否?”曾经的贵公子,如今却要为三餐发愁。

金农的漆书绝非简单的标新立异。细察其飞白处理,那些斑驳的墨色里藏着扬州漆器的纹样灵感,这种将工艺美术融入书法的尝试,比现代设计理念早了两百年。他曾在《冬心先生集》中直言:“是会稽内史负俗姿,书坛荒芜鲜真知。”这是对王羲之传统的公然挑战。

《金牛岩故事》中那个著名的“金”字,横画如刀削斧劈,竖笔似铁画银钩,完全颠覆了“锥画沙”“屋漏痕”的传统笔法。更耐人寻味的是字间那些刻意留出的缝隙,仿佛在告诉观者: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缺陷。

特写“金”字

在“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乾隆年间,金农深谙文人雅士的生存之道。与郑板桥公开标榜“书画润格”不同,他会接受盐商汪廷璋赠送的“花雕十坛,莼菜二瓮”,但转手就将这些转赠给贫困文人。这种“曲线救艺”的智慧,让他在保持文人风骨的同时,也能维持基本生计。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楷书为马曰琯作画诗册》,表面看是应酬之作,实则暗藏玄机。仔细比对会发现,他给盐商写的作品总在规整中藏着几处出格的笔画——就像现代作家在商业稿件里埋的“私货”。

当我们在浙江博物馆见到金农75岁写的《销寒诗序册》时,会发现那些字迹已经颤抖得如同风中的枯枝,但那股倔强的精神力量反而愈发强烈。这种创作状态令人想起现代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晚年的自画像——越是接近生命终点,越要撕碎一切伪装。

金农在《冬心先生杂画题记》中的自况,或许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注解:“予尝之画,梅如棘,竹如麻,人以为怪,我以为常。”这种将“怪”常态化的勇气,在当今同质化严重的艺术圈尤其珍贵。

您是否在博物馆见过金农的真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那一刻的震撼——那些穿越三百年的墨迹,是否也让您听到了一个艺术异端者的心跳?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