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化古—出古,董其昌73岁行书《潇湘白云》高清大图
更新时间:2025-03-10 07:51 浏览量:9
董其昌(1555—1636)作为明代晚期书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书法以“平淡天真”为核心理念,融合晋唐法度与宋元意趣,开创了文人书风的典范。其73岁所作行书《潇湘白云》(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其晚年书艺的成熟之作。
董其昌的书法历程历经“集古—化古—出古”三阶段。早年师法颜真卿、虞世南,中年转向魏晋钟繇、二王,晚年则博采宋元诸家,尤以米芾、赵孟頫为宗。
73岁时,董其昌已历仕途浮沉,归隐松江,进入艺术创作的巅峰期。此时其书风褪去早年的锋芒,转向“人书俱老”之境,笔墨间透露出疏淡从容的禅意。
《潇湘白云》题跋原为其同名画作所书,内容节录自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画相映,彰显文人“以书入画,以画养书”的创作理念。
清代康熙帝推崇董书为“天姿迥异”,《潇湘白云》的疏淡风格直接影响清初姜宸英、查士标等书家。但亦有批评者如康有为,认为其书“局促如辕下驹”,此论实未解董氏“淡中求韵”之旨。
客观而言,董其昌通过此作确立的文人书风,在技法上将帖学推向新高度,在美学上则深化了书法与心性修养的关联。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