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心里话,我不想谢衍子承父业,吃艺术饭太难了
更新时间:2025-03-26 10:22 浏览量:7
谢晋谢衍父子情
一次在与谢晋的交谈中,说到子承父业,文友说起我的女儿有才气,年纪轻轻加入了省作协。谢晋听后哈哈大笑,连声说好。我则反诘,说我可谈不上子承父业,我是拿板手捏榔头出生的,谢衍才是真正的子承父业。您是大导演,谢衍则是又年轻又优秀的小导演,《花桥荣记》最近还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编剧奖提名呢!
《花桥荣记》 剧照
谢晋听后一本正经地说,说心里话,我倒不想谢衍子承父业,吃艺术饭太难了,当初谢衍要以导演为终身职业,我很是反对。插队返城时,谢衍对我说想做导演,我听后一愣,说你知道当导演有多难吗?牵涉的面那么多,很多时候完全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么做的。一厢对我言听计从的谢衍却一反往常地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对我说,你可以不同意,但你无法阻止。我只好无奈地摊摊手,你一定要走这条路,那就走吧!
谢衍工作照
曾看到过孟静写的一篇文章《他的喧嚣与寂寞》,文中说:谢晋是个主动进攻型的人,他的晚年焦灼不安,内心有梦想,也许他并不清楚自己的焦灼,却能感受到,这种焦虑使他会向家人撒气。这里的家人指的是谢衍,他和母亲是谢晋主要的出气筒,可谢晋心底最爱的人也是他。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谢晋的突然辞世跟谢衍之死有关,别看他经常向谢衍发火,父子矛盾尖锐,可这个大儿子,才是他的心尖子。
谢衍和谢晋的个性有天壤之别,谢晋是急风暴雨,谢衍是小桥流水;父亲不修边幅,身上穿着永远的旧西服,儿子长年生活在美国,有绅士派头;父亲抽烟喝酒,每晚在书房困兽般转悠到两三点,儿子早睡早起。谢衍说:“我爸爸这年纪还拍什么电影?”谢晋听了就要大发雷霆。
与谢衍执导的《髓缘》剧组部分演职员在一起,谢晋(中)丶谢衍(右)
谢衍在美国接受电影训练,习惯严格遵守制片进度和预算,绝不像父亲那样为了一个镜头的完美在现场磨个没完。谢晋喜欢“挖戏”,每每让演员到现场排练小品,不到满意绝不开机。谢衍则笃信“灵感”,不太看重事先的安排设计,也从不带演员到现场排戏。谢晋作息日夜颠倒,越是夜深越有精神。谢衍则一向早睡早起,收工时间从不拖延。谢晋是以小事大,擅长见缝插针,一有空闲,倒头便睡;谢衍则是以大事小,凡事亲力亲为,工作时思虑紧张,往往夜不能寐。
谢衍(中)为《花桥荣记》演员说戏
因为性格上的这些差异,爷儿俩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小有分歧。谢衍说话不多,也不和父亲争执,心里却满是“对付”父亲的招数。有一次谢晋到老家上虞过年,回上海时带来很多当地土产。谢衍抱怨说,这么多东西,吃不完也用不完,放在家里还不如分给公司同事。便不声不响把东西统统“偷”了出来,拿到公司分给大家了事。
谢衍在关锦鹏的纪录片《女生男相》中对着镜头讲过一段他的心声,大意是由于家庭的缘故,他这一生都不会结婚。谢晋的朋友贾舜华一打电话就会教训谢晋:“大儿子不小了,要结婚了。”谢晋回答:“你老脑筋,一点不开放,美国不讲结婚了。”贾舜华又跟徐大雯讲:“你们俩有责任,谢衍早该结婚的。”徐大雯说:“我们有条件的,他要轧朋友,必须要照顾家里两个杠头(指阿三、阿四)。”
2008年6月12日,谢晋、谢衍父子宴请许鞍华自左至右:石川、谢衍、许鞍华
谢衍得知自己患上肝癌,他回到了上海父亲的身边,却没有告诉父亲自己的病情,只是每天在家中吃斋念佛。去世前两个月,他还接待了来上海的许鞍华,外表上丝毫看不出异样。他的平静让谢晋依旧毫无顾忌地向儿子使性子,可是父子连心,谢晋有一种预感,他躁动不安,特别发愁:“这孩子怎么这样?”他开始找原因,以己推人,得出的结论是:这人没片子拍,愁得念佛,有片子拍就好了。直到谢衍临死前两周,他才知道真相。谢衍平时身体很好,又从不喝酒,谢晋原打算自己与老伴去世后,由谢衍来照顾阿四。他在乡下有两间房子,上海有一处,以后只能把阿四送到乡下。
平日里心胸开阔的谢晋一下子被击垮了,他四天四夜没有合眼,难受得抽自己,那两个月里没有出过门,过去他总是自己拎着4只旅行包,眼镜、笔记本、水杯,满满登登地四处乱跑,一说找人陪他就瞪眼睛,骂人家嫌他老。
是啊,谢衍是他的心尖尖,他把余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