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轩绞胎瓷:山村非遗好技艺,亮相中国美术馆
更新时间:2025-03-26 12:33 浏览量:6
阳春三月,喜事不断。日前,来自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的金谷轩绞胎瓷作品《硕果》与《孔雀壶》两件瑰宝首次亮相中国美术馆,被其正式评鉴、收藏。
中国美术馆作为我国艺术领域的最高殿堂,自195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及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3月22日,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签署收藏证书,并将收藏证书郑重交到焦作市国家级非遗当阳峪绞胎瓷传承人、全国乡村工匠名师柴战柱手中。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焦作绞胎瓷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华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有力肯定。
近年来,焦作绞胎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不断探索,成功研发出绞胎瓷板画、绞胎镂雕瓷、绞胎瓷茶具等8大类超1000个品种,荣获国家专利150多项,并相继斩获中华老字号、中国好礼等殊荣,让古老的绞胎瓷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蓬勃生机。
《硕果》由红绿白三种瓷泥精心制胎、雕刻烧制而成,其花纹细腻流畅,釉色晶莹剔透,造型饱满,神似南瓜等饱满果实,生动呈现出丰收盛景。该作品入选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孔雀壶》选用当阳峪黑、白两色瓷泥,纯手工运用上百条线条编花,仿照宋时孔雀开屏的羽毛纹,序列精巧、层叠紧密,工艺浑然天成。它以独特羽毛纹为亮点,完美复原宋代绞胎瓷原始风貌,将中国绞胎瓷传统工艺精彩呈现,集艺术性与收藏价值于一体,作品获大地金奖、云工奖、中加文化节金奖,并被加拿大博物馆收藏,2015年被香港东方艺术博物馆珍藏。
作品创作者柴战柱说,昨天的艺术品是今天的文物,今天的艺术品是明天的文物。此次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这不仅彰显了焦作绞胎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更将成为推动陶瓷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契机,进一步提升焦作陶瓷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让千年绞胎瓷技艺在新时代得以创新与传承。(朱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