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喵星人”成为艺术主角 “美猫如花 百猫百姿”在宁波开展
更新时间:2025-03-28 17:34 浏览量:4
当那些日常中慵懒、俏皮的“喵星人”,以艺术的形式跃然纸上,缤纷的“多巴胺”色块中,它们与水果、鲜花、美酒为伴,或好奇张望,或慵懒小憩,或傲娇自在……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这份治愈的美?
3月25日,由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徐芒耀担任学术顾问、阿萨杜尔·马克洛夫策展的“‘美猫如花 百猫百姿’——李宏伟绘画艺术展”在宁波市文化馆117艺术中心启幕。展览以80余幅猫主题画作为载体,展现了艺术家李宏伟对猫这一生灵的细腻观察与深刻共情,也折射出当代社会对“猫文化”的精神依赖与疗愈需求。
多元技法与猫的“人性化”表达
文艺复兴至18世纪,猫的优雅姿态和形象被世人所重新认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画作中,比如试图偷鱼或肉的猫。尤其猫在肖像画中的存在比例更多,常常与儿童或女士一起出现。而在当下的中国,猫已经成为排名首位的萌宠,成为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无数人心里一个柔软的支点。
李宏伟作为中日艺术教育背景深厚的学者型艺术家(艺术学博士、感性工学博士),他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开始接触绘画,后来又相继学习了西方油画,并在日本学习动漫多年,这份经历让他在“美猫”系列的创作中,得以将各种艺术语言融会贯通。因此,其作品融合了印象派的色彩张力、现代绘画的抽象语言,以及日本动漫文化的叙事性。
“有的画展现出马蒂斯绘画的单纯色彩,有的则透露出蒙德里安色彩构成的痕迹,还有些画作则像纳比派博纳尔般鲜艳跳跃,明亮夺目。”浙江省漫画家协会主席陶小明曾这样点评道。
作品中,猫的形态被赋予拟人化的特质:或慵懒蜷缩于花丛,或优雅踱步于几何色块之间,或伴着红酒微醺的色彩发呆。例如,一幅以《午后》为题材的画作中,橘猫的皮毛肌理通过厚涂技法呈现,背景则以晕染的蓝紫色调象征都市的疏离感,形成视觉与情感的强烈对比。
李宏伟的创作擅长将花卉、水果、红酒等元素融入猫的“生活场景”,如《冷暖变奏》、《墨色和声》、《气泡物语》,将各种水果、美酒、花束等与各种颜色的猫咪组成了一个个场景故事。
而《桃醺邀宴》中,奉化水蜜桃的绯红与酒的琥珀色交错,冷暖的器物搭配,以及蓝色的宁静色彩,猫咪的凝视让画面产生动静自如的想象空间。
吃杨梅的猫咪应该更深得宁波人的心,紫红的杨梅与玫红底色,让画面洋溢着满足的喜悦,蓝白的花卉与窗格既平衡了色彩,又让画面有了岁月感。每年短暂的杨梅季节,其实就是一种味蕾的记忆,也是一种地域的联接。
而樱树下的猫,樱花纷落与猫的凝视构成动静结合的意境,暗喻生命短暂与永恒共存的哲学思考。这种“物我交融”的手法,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隐喻传统,又通过现代感性工学的理论框架,赋予画面以科学化的情感传达逻辑。
猫的疗愈性与当代精神镜像
李宏伟两年前,开始创作“美猫”系列,至今已完成近三百幅十几个系列作品创作画稿。虽然每幅画作都有着猫、花瓶、水果、酒杯等几种元素,但每一幅画的色彩表现力又各不相同。
说到为什么会专门画猫?李宏伟说:现在养猫的人越来越多,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猫因其独立性与亲昵感并存的特性,成为现代人的“心灵伴侣”。所以,我想用画作来捕捉这一社会现象,通过猫的姿态与色彩,映射出现代人内心的情感需求。同时,用缤纷的“多巴胺”色是希望和生活拉开距离,让观者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
策展人阿萨杜尔·马克洛夫指出,展览通过猫的“百貌百姿”构建了一种“非语言对话”,观众在凝视画作时,不自觉地投射自身情感,完成自我疗愈的过程。
例如,其中一幅,一只黑猫蜷缩于暖黄色灯光下,暗色调背景与猫眼的明亮形成反差,既象征孤独感,又传递出温暖的安全感——这正是当代人渴望的“疗愈性空间”。
近年来,“吸猫”文化从亚文化逐渐进入主流视野,动漫、游戏等领域的猫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其符号意义。李宏伟的展览则通过艺术创作,将这一潮流提升至美学与哲学层面。例如,《灵眸》系列以猫眼为焦点,运用多层次透明颜料叠加,模拟瞳孔的深邃感,隐喻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
通过猫的意象,艺术家探讨了孤独、陪伴、自由等普世命题,而观众则在此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与释放。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李宏伟的猫,既是画布上的生灵,亦是每个观者心中的倒影。
也许,真正的当代性,存在于我们如何重新诠释那些被视作平常的事物。
来自艺术宁波专栏 作者 陈晓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