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住酒店、电影、球赛、演唱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5-03-31 06:35 浏览量:5
吃饭、住酒店、电影、球赛、演唱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多少?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多年间,作者相信,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这二十年多间,从决策者、企业家到劳动者,大家的目标非常一致: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只要我的成本够低、发货速度够快,我就可以打败所有的对手,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毕竟在几乎所有人的认知中,这种策略,是能够保证我们实现最大化利润的唯一方法。当然,这种策略,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名词:内卷。
这种以劳动力极低为代价的发展策略,还带来了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好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
以老师、医生、公务员为典型的、散落在两千多个中小城市的体制内人员,拥有更为稳定的收入,更像是前述的中产阶级。
这类中产阶级,与其他国家不同:体制内的这群中产阶级,他们的日常开销,几乎不需要自己掏钱,单位会承包一切。
当大量的资金以工资、福利的形式浩浩荡荡流到这群中产阶级手中后,却没有很好的渠道,再从他们手中流出。
奢侈品下沉到中小型城市,为这类中产阶级的消费,提供了一个渠道。这原本是一个开心的事,但在经历了多年的反贪污之后,这种强大的消费能力,却小心谨慎。
于是乎,宏观经济层面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住户人均存款,逐年上升。2024年,全国住户存款余额为151万亿元,这比当年的GDP高出不少。
这种现状,让很多网友开始怀念起东莞这座极具典型意义、兼具工业和消费的城市。
在作者的认知中,人生无大事,无非吃喝拉撒,以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典型的消费场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好的方式。
我国的国民经济分类方法,将前述场景划分为两大类:以吃饭和住酒店为代表的住宿餐饮业,和以休闲娱乐为代表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开可查的数据,我们可以追溯到2004年,最新可用的数据,仅截止到2022年度(前述数据仅出现在《中国统计年鉴》中,作者没在其他渠道找到类似的数据)。
2004年,前述两大行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达到2.8%,这是过去二十年来最好的成绩。
之后,我们在加班、996、以最低成本创造最高利润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2020年,这一指标下降到2.2%。
其实,在2020年的前一年,以电影、餐饮为典型的消费有非常明显的增长,所以2019年,前述两大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创下了过去十年(不包括2023年和2024年数据)的最好成绩,达到2.6%。
这两大行业,是直接的消费行业,不包括背后的农林牧渔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软件业等行业。
显然,这3万亿纯粹的消费,能够撬动的价值,在其十倍以上(2024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6%)。
2024年,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餐饮店、更多的酒店、更多的演唱会、更多的体育赛事、更多的KTV和更多的电影等。
但,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相比,这些的增长还是极其缓慢的,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从制造向消费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