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妇好”青铜偶方彝:商代青铜艺术的建筑史诗

更新时间:2025-04-02 17:06  浏览量:9

解码商王武丁时代的王权密码与女战神传奇,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妇好”青铜偶方彝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

图一

1976年,河南安阳的洹水之滨,一座未被盗掘的商代墓葬重见天日。墓中468件青铜器和755件玉器如星河般璀璨,而其中最夺目的,当属这件形似“联体宫殿”的青铜巨器妇好青铜偶方彝。它为何以建筑为形来铸造呢?铭刻“妇好”二字的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呢?让我们穿越三千年,揭开这件国宝背后的权力信仰与艺术之谜!

图二

其通高60厘米,长69.2厘米,宽35厘米,器盖模仿商代宗庙的四阿式屋顶,两端的方形捉手象征着双层屋檐的结构,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模型”,揭示了殷商宫殿的恢宏形制。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形似两件方彝的联体,郭沫若先生将其命名为“偶方彝”,开创了青铜器形制的先河。 口沿前后各设7个凹槽,与器盖沿的7个凸起精准咬合,宛如房屋建筑的榫卯结构,两侧的附耳为象头形状,象征着“太平有象”,底部圈足四面的缺口则暗合祭祀时酒液流动的仪式需求。

图三

通体以云雷纹为地,腹部中央装饰的浮雕大兽面纹双目凸出震慑四方,宣示着商朝的“王权神授”,短边附耳上的象头与鸱鸮纹,反映了商人对力量的崇拜,盖顶的鸮面纹饰则关联着商族“玄鸟生商”的图腾信仰,四隅的扉棱如建筑的立柱将器身分割为对称的区域,体现了商代“中轴对称等级森严”的礼制思想。它突破了青铜器抽象纹饰的传统,以建筑写实的造型与叙事性的浮雕,开创了“器形建筑化”的先河,代表着商代青铜艺术的巅峰。

图四

其云雷纹+浮雕兽面的复层花纹,直接证实了早在商王武丁时期我国就已经掌握了复杂的铸造技术,推翻了“三层花仅存于商末”的旧论。它作为盛酒器,用于宗庙祭祀时承载鬯酒,通过“酒气升天”来沟通人神,从而巩固商王“天命”的合法性。以宫殿为形,将祭祀行为与“王居”的空间重叠,暗示着妇好“代王主祭”的特殊地位,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更是在甲骨文中记载率军万人和主持祭祀的女战神。

图五

1976年,考古队在殷墟小屯宫殿区发现一座中型竖穴墓,墓室仅5.6×4米,却出土了1928件文物,包括468件青铜器和755件玉器,墓葬保存完好,没有盗扰过的痕迹。这是殷墟唯一未被盗掘的王室墓葬,当时曾震惊了整个考古界。 墓中的44件青铜器上铸有“妇好”的铭文,与甲骨卜辞中“妇好率军征伐土方、主持祭典”的记载完全对应,从而确认其为商王武丁配偶、中国首位女将军妇好之墓。偶方彝作为核心礼器,被放置于墓底最深处,象征着“镇墓通神”。

图六

其庑殿顶的造型为研究商代木构建筑提供了唯一的实物参照,印证了《考工记》中“殷人重屋,四阿重檐”的记载,将中国宫殿建筑史向前推进了上千年。

图七

约公元前1250年,商王武丁通过联姻和征伐来扩大疆域,史称“武丁中兴”。妇好作为军事统帅与宗教领袖,成为了巩固王权的关键支柱。在男权主导的商代,妇好以“王后+将军+祭司”的三重身份突破了性别的约束,其墓葬规格与陪葬品数量远超同期的男性贵族,折射了商文化对女性的罕见包容。

图八

这件妇好青铜偶方彝,不仅是商代艺术的丰碑,更是一部镌刻女性权力的青铜史诗。它让妇好从甲骨文中走向了历史的前台。今日,当我们凝视这件“建筑化的礼器”时,仿佛能看见商王武丁与妇好并肩立于宗庙之巅,酒香氤氲中,神权军权与艺术在此交汇,铸就了华夏文明的璀璨一页。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图九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