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艺术评论 | 王文举雪景山水中的时空叙事

更新时间:2025-04-03 17:52  浏览量:4

王文举,这位来自东北雪乡的艺术家,从精研唐宋雪景画传统起步,在经历了对物象的极致写实阶段后,近年转向青绿山水的极简表达,以“解构山水”与“大千福地”系列完成了从写实到抽象哲思的蜕变。这种艺术转向并非简单的风格嬗变,而是对中国画本体语言的深度思考,在有限的尺幅中构建出无限的精神空间。

▲王文举作品 《北坡》

入选翰墨青州2017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一、山水雪景中的时空叙事

王文举早期以当代的密体山水画确立艺术地位,其代表作《北坡》《归路雪初融》等作品,延续了唐宋雪景山水的静谧特质。他以墨分五色的传统技法,构建出层次分明的雪域世界。画面中山石覆雪的肌理、寒潭流水的光影,皆以极细的笔触层层皴擦,既保持了物象的真实质感,又赋予雪景以呼吸感。这种写实并非对自然的机械复制,而是通过对角线构图与明暗对比,将东北雪乡的苍茫转化为具有叙事性的视觉诗篇。

▲王文举作品 《归路雪初融》

入选201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在《雪域游龙》中,王文举通过前景冰雪与岩石的虚实掩映,创造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禅意留白。通过半透明的前景屏障,观者的视线在冰层裂隙间游移,方能发现被掩映的雪径与山峦,以及蜿蜒而出的红色列车。这列现代交通工具从积雪覆盖的山谷中驶来,其鲜艳的朱砂色调与银装素裹的山体形成对比,列车行进的动态轨迹与静态雪景构成“动中有静”的辩证关系。这种叙事策略使画面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描绘,成为当代人精神世界的隐喻: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心灵的栖居之所。

▲王文举作品 《雪域游龙》

200×200㎝

二、青绿山水的另类诠释

王文举近年创作的“解构山水”与“大千福地”系列,是他探索水墨艺术语言纯粹性的尝试。

在50厘米斗方的《解构山水》系列中,艺术家将复杂的山水元素简化为几何化的块面组合。山石的皴法被抽象为简练的线条,青绿设色仅保留石青、石绿和赭石的经典配比,在极简的视觉符号中蕴含着东方色彩美学的深层密码,即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美学原则重构画面空间。

▲王文举作品 《解构山水一》

50×50㎝

▲王文举作品 《解构山水四》

50×50㎝

《桃源》系列也体现出王文举在山水表达上的创新。一座山头矗立画面中央,背景留白,姿态各异的山石草木泉涧组合一体,见一山如窥四海,展现出“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的宇宙观照。

▲王文举作品 《桃源三》

三、东方美学的当代转译

王文举的创作始终贯穿着对空灵意境的追求。这种空灵既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萧疏淡远,也异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情绪化表达,而是通过物象的解构与重组,在极简的形式中构建出具有当代性的精神空间。

在《鹅鸣日暖春日曛》中,白描技法的纯粹性与构图的现代性并置,展现出艺术家对传统笔墨语言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通过对物象本质的提炼,实现了“以形媚道”的美学追求。

▲王文举作品 《鹅鸣日暖春日曛》

▲王文举作品 《春雪初融》

200×200㎝

王文举的艺术探索始终围绕着“少即是多”的哲学命题。他通过减法创作,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推向新的维度。比如上述“解构山水”、“大千福地”系列,看似简单的线条与色块组合,实则蕴含着对空间关系的精密计算与对色彩韵律的敏锐把握。这种创作方式,既延续了谢赫六法论中经营位置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构成主义的形式逻辑,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了对话的桥梁。

▲王文举作品 《大千福地一》

▲王文举作品 《大千福地四》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王文举的绘画实践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解决方案。他以解构的方式重构传统,用极简的语言诠释丰富,在有限的尺幅中创造无限的可能,回应了当代人对精神家园的永恒追寻。当我们凝视那些极简的青绿山水时,看到的不仅是笔墨的精妙,更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持续追问与诗意作答。

艺术家简介Profile

王文举,黑龙江省克山人,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本科学历,现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黑龙江省九三学社省委书画院画家,齐齐哈尔市书画院特聘画家。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