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清代艺术大家冯承辉:十三幅传世墨宝中的书画印之美

更新时间:2025-04-05 10:23  浏览量:1

清代艺术大家冯承辉:十三幅传世墨宝中的书画印之美

在清代艺术长河中,冯承辉以其多元才华闪耀。此次聚焦他的十三幅经典之作,书法笔力尽显古韵,篆刻于方寸间藏乾坤,绘画用细腻笔触绘就山河万象。透过这些作品,一同探寻冯承辉跨越岁月、熠熠生辉的艺术世界。

——题记

清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阶段,前期延续晚明书风,后期风格多样。著名书法家如王铎、傅山等推崇晚明新风,赵孟頫的行书影响深远。隶书方面,王澍等人风格独特。帝王书法也颇具特色,如康熙的清秀、乾隆的清丽。清代书法展现了古典与创新的交融。‌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冯承辉书法作品。

冯承辉(1786—1840),字少眉、少麋,号伯承、老麋、眉道人、梅花画隐,松江府娄县(今上海松江)人,贡生‌12。居所名“梅花楼”,潜心金石书画。篆刻宗秦汉,兼融浙、皖两派之长而自出新意;书法工八分,画擅人物、花卉,尤以墨梅著称,笔致清雅超逸‌12。曾与改琦、张祥河等结“泖东莲社”,诗词唱和,著有《印学管见》《古铁斋印谱》等。

冯承辉书法以八分书见长,取法汉隶而自出机杼。其笔法方圆兼备,线条浑厚朴拙中见灵动,结体疏密有致,尤重波磔之势,得汉碑沉雄之气。观其《隶书七言联》,用墨饱满如锥画沙,横画蚕头燕尾分明,捺笔开张如刀劈斧斫,整体章法严谨而不失古逸。其书风融金石味与书卷气,既存秦汉遗韵,又具文人雅致,在清代隶书家中独树一帜。

代表作品有:《隶书中堂》‌《隶书七言联》《金石题刻》等。‌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隶书中堂》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隶书中堂》以汉隶为根基,融汇清代朴学考据之风,展现出独特的金石意趣。其用笔方圆并济,横画蚕头燕尾分明,转折处多见篆籀笔意,线条浑厚而不失灵动。结体取法《乙瑛》《礼器》等汉碑,中宫紧收而波磔舒展,章法疏朗有致。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篆刻家的刀法感悟融入笔端,使墨色如碑拓般苍茫古拙,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古质今妍"的美学追求。此作既见汉隶法度,又具文人书卷气,堪称清代中期碑学复兴背景下隶书创作的典型范例。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隶书山海烟云七言联》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以其深厚的书法造诣闻名于世。他所创作的《隶书山海烟云七言联》,极具艺术价值。此对联纵达134厘米,横为30厘米,共2联。其隶书笔力雄健,结构严谨,线条古朴且富有变化,尽显清代隶书独特风格,为后世留下珍贵的书法瑰宝 。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国朝印识二卷》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在印学领域亦造诣非凡。其所撰《国朝印识二卷》,采用白纸印刷,书本纵29.8厘米、横17.2厘米。此乃清时西泠印社木活字本,仅存1册。书中内容详实,尽显冯承辉在印学研究上的深刻见解,极具收藏与学术价值。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印识一卷附历朝印识补遗》赏析

清代书法大家冯承辉,在印学研究上同样成就斐然。其精心撰写的《印识一卷附历朝印识补遗》,采用优质白纸,尺寸为纵29.8厘米、横17.2厘米。此为西泠印社木活字本,全书仅1册,内容丰富且珍贵,是印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篆刻孙星衍印》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篆刻孙星衍印》别具一格。彼时,梁章钜于其古铁斋留下精妙题评:“君不为铁笛叟,江上龙吟落星斗;亦不为铁砚生,埋头场屋争科名。”短短数语,尽显冯承辉超脱世俗、专注篆刻艺术之独特风采 。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篆刻原石边款冯承辉篆》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在篆刻领域造诣非凡。其精心创作的《篆刻原石边款》,由冯承辉亲自篆写。边款文字笔力雄健、线条灵动,布局疏密得当,既彰显出深厚书法功底,又融入独特篆刻巧思,方寸之间尽显艺术韵味,为原石增添别样文化内涵。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篆刻原石印文》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于篆刻艺术领域造诣颇深。其所制《篆刻原石印文》,凝聚着非凡匠心。原石之上,印文线条流畅且富有变化,布局精妙合理,刀法精湛细腻,以刚劲与柔美并蓄之态,呈现出独特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品鉴与研究的经典之作。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篆刻玉石作品》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深厚,于篆刻领域同样成就斐然。他的《篆刻玉石作品》独具魅力,精选优质玉石为材,凭借精湛刀法,将线条与图案巧妙雕琢于石上。印文刚劲中透着灵动,布局疏密得当,赋予玉石鲜活艺术生命力,令人赞叹。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汉篆冯承辉门生》赏析

清代,书法艺术昌盛繁荣,冯承辉作为一代名家,以独特风格独树一帜。《汉篆冯承辉门生》这一作品,尽显其深厚汉篆功底。笔触间,线条古朴雄浑,笔画转折处尽显精妙技法,从中似能窥得冯承辉悉心授业,门生传承其书艺神韵,展现书法薪火相传之景。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篆刻作品四枚》赏析

清代书法名家冯承辉,在篆刻领域建树非凡。其《篆刻作品四枚》,每一枚皆为匠心独运之作。选材精良,或玉石温润,或金石古朴。运刀如笔,线条刚劲且不失灵动,印文布局精巧,方寸之间尽显独特艺术构思,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技艺。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篆刻重磅金石之美》赏析

清代书法大家冯承辉,于篆刻一道造诣卓绝。其倾心打造的《篆刻重磅金石之美》,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独特的上乘金石为材。在创作中,他以非凡的腕力与精妙刀法,将线条、图案镌刻其上,印文古朴雄浑,尽显金石硬朗质感与篆刻艺术融合之美 。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菊石猫趣图》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绘就《菊石猫趣图》,此作为设色绢本立轴。画心纵 58 厘米、横 57 厘米,诗堂纵 27.5 厘米、横 57 厘米。诗堂处,云间朱孔阳于庚子秋八月题 “休嘉上寿,天与延年”,时年六十九。冯承辉款识题诗,仿雪居本而作,尽显闲适猫趣与书画雅韵。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建秋小阁山水图》赏析

清代书法家冯承辉的《建秋小阁山水图》意境悠远。画卷中,山水景致古朴典雅,尽显独特艺术格调。当时,孙原湘对其赞誉有加,特赠诗称 “人言风格追林逋,生平不为封禅书。有手但作高士画,大痴痴笔倪迂迂”,高度称赞冯承辉画作超凡脱俗、尽显高士之风。

欣赏了冯承辉的书法、篆刻及绘画作品,内心满是震撼。他的书法笔力雄健又不失灵动,运笔技巧精妙,字里行间尽显古韵。其篆刻作品,刀法精湛,印文线条刚柔并济,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绘画则意境深远,无论是山水还是小品,都能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生动景致,每幅作品皆展现出非凡艺术造诣。

赏名家书法,悦从容人生。读者们,观赏了听月为你分享的清代冯承辉以上这些作品,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