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清代儒将画家汤贻汾:十二开水墨山水册页的艺术传奇
更新时间:2025-04-07 10:19 浏览量:1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如璀璨星辰,集多种才华于一身,清代的汤贻汾便是这样一位令人瞩目的存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汤贻汾的艺术世界,欣赏他那珍贵罕见的十二开水墨版山水册页。
汤贻汾的山水册常见多为九开,且以青绿册页为主。而本次浥浥轩推荐的这套十二开的墨迹版山水册,无疑更为罕见珍贵,是山水画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研习佳作。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武进人。他不仅是一位清代武官,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画家。
他出生于忠孝世家,却命运多舛,8岁丧父。但他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才华,在仕途上一路奋进。乾隆六十年(1795 年),任浙江乐清协副将;嘉庆二年(1797 年),袭云骑尉职,历任京口守备、兴宁都司、乐清协副将、总兵等职,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云骑尉大将军,堪称国之栋梁。
在文学艺术领域,汤贻汾同样造诣非凡。他工诗文,书画宗董其昌,作品风格闲淡超逸。他画的梅极有神韵,承继“娄东派”传统,后来还发展出淡墨干笔皴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绘画境界平实自然。当时,他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
汤贻汾有着独到的绘画美学追求。他认为画家作画应“幻于无形”“形于有声”,强调创作过程中自然造化赋予的灵感,反对“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刻板创作方法。他还强调画家必须具有特别的“天资夙慧”,而后“可以言画”,突出绘画的主观精神和才能悟性。同时,他反对一味模仿古人,主张把自然的精神融注于画家的心胸中,提出“画,象也,象其物也”的美学命题。这些鲜明的观点,对古今中外的画坛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至今仍让画者受益匪浅。
汤贻汾这位清代的儒将画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十二开水墨山水册页,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