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莫高窟九大洞窟,在敦煌看不到的特窟也来到北京
更新时间:2025-04-07 21:18 浏览量:1
走进北京展览馆,就能感受到敦煌文化与这座历史建筑的跨时空对话。1954年,展览馆兴建,其拱顶、圆柱的装饰纹样中就有很多敦煌元素。这是被称为“敦煌少女”的常沙娜留给这座建筑的艺术财富。
3月29日,历时三年策划筹备,“如是莫高”展览在这里启幕。展览展出九座以毫米级精度复制的敦煌石窟,精准的数字化扫描与精细的手工还原,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石窟中的壁画、雕塑、建筑结构等细节。其中盛唐第217窟在敦煌当地都未对外开放,是首次全球公开展示其复刻版本。
展览中近300幅/件临摹壁画、雕塑及文物真迹,刷新敦煌艺术主题展览史的多个纪录:展线最长、展期最久、展示复制洞窟数量最多、展品最丰富、专题内容最全。
“多年来,敦煌研究院与各大文化机构携手合作,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次北京展览馆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推出‘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是两家机构在文旅融合道路上的一次创新实践。”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在开幕仪式上说,两家机构的渊源始于71年前。北京展览馆大厅拱形天顶的藻井设计,使这座宏伟建筑具有敦煌神韵,当人们走在复制的九座敦煌石窟群,“莫高千窟列鸣沙,崖壁纷披五色霞”的感受依然鲜活。
九座复制洞窟,跨越十个朝代
清明假期,文史爱好者豌豆从天津赶到北京看“如是莫高”大展。还没到开门时间,展馆前已经排起了百米长队,这让她颇为惊讶。
豌豆在大学期间去过敦煌莫高窟,这几年,她曾多次来北京,看故宫的敦煌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敦煌展、中国美术馆的丝路展。“如是莫高”对她来说,“是之前几个展览的升级版,以前看过,再看就很熟悉。”
这一次她感觉值回票价的是,现场展出的八座窟均为特窟。在莫高窟,参观每个特窟都要单独支付200元门票。拥有“千手千眼观影”壁画的元代第3窟、以及第217窟,日常不会对外开放。
她从上午开馆就进场,将一楼的7个复制洞窟仔细看完,已是下午一点半。在人潮拥挤的现场,她碰到好几位业内人士,有从事寺庙设计的退休工程师,有台湾来的佛教居士,有北京某中学的历史老师,也有学古建的研究生。
策展方告诉第一财经,这些年,敦煌艺术大展借助科技的力量走遍上海、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等地,公众对敦煌艺术展并不陌生。
与之前相比,本次“如是莫高”的规模最大,展览特设“敦煌印象”“千年莫高”“灿烂佛宫”“庄严净土”“万象人间”“石室宝藏”六大主题展区,除了最受关注的九座高精度复制洞窟,同时还展出敦煌研究院珍藏的文物及壁画艺术精品近300幅/件,那些壁画及彩塑临品、藏经洞出土文物复制品等珍贵展品,能让人感受到莫高窟跨越十个朝代的千年艺术流变。
同期举办的“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则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献、老照片、视频影像和互动场景,再现敦煌文物事业的历程,诠释“莫高精神”。
敦煌艺术展,80年流变
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莫高窟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其艺术脉络延续千年。
敦煌的文物保护始于1944年,几代文化工作者扎根于荒漠,历经80多年,让莫高窟的研究与文物保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典范。在展览上,观众可以清晰看到,“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之后,研究者如何从匮乏的资源中一步步开始艰苦的保护与研究。
上世纪40年代,一批年轻艺术家到敦煌考察,为石窟的壁画之精美而震撼。从那时候起,艺术家一边临摹、速写,一边考察,并把敦煌所描摹的壁画拿来做小型展示,关于敦煌石窟艺术展的雏形就此开始。
据资料显示,敦煌艺术展的第一次登场亮相是在1948年。当年,时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在南京首次举办大型敦煌艺术展,展品多为壁画临摹复制品,也有大幅经变画、单体佛像菩萨、复制彩塑、洞窟照片等。
1951年,故宫午门举办敦煌艺术展。1955年,展览逐步走向海外,远赴印度、缅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上世纪80年代,敦煌学成了热潮,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交流展增多,无论是展品遴选、展览内容构建、文案设计、展览的艺术形式表达,都在不断创新。这些年,敦煌研究院的敦煌大展已经走遍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无论面向年轻观众还是海外观众,研究院试图用更现代的方式,拉近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依照敦煌学者的最新研究,他们呈现敦煌壁画中的服饰穿着、建筑、交通、使用工具等多个生活场景,让人们看到,古代人的生活状态与今天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展览中的复制洞窟、3D打印壁画中的模型以及数字化高保真复制壁画精品,都是用当代的观念与技术将敦煌文化与现代人拉得更近。
豌豆读过不少研究敦煌艺术的书,在展览现场,精确到毫米的打印技术、文物修复师们精湛的画功,能让她在复制窟中仔仔细细感受藻井的布置、雕像的细节。在第二展厅的临摹壁画中,她还能看清楚绘画的方式,细致到笔触晕染的细节和技法。
217窟以精美的经变画著称,北壁的《西方净土变》以繁复细节呈现极乐世界的祥和安乐。当观众站在复制洞窟中,千年壁画的细节与壮美呈现在眼前,带来跨越时空得艺术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