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有3个提示信号,有1个都不能疏忽大意,要第一时间去检查
更新时间:2025-03-10 15:01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医生,我这眼睛最近怎么总是看不清楚?不是近视加深了吧?有时候明明觉得光线很亮,但东西就是模模糊糊的,换个角度又好像正常了。
这是不是年纪大了,眼睛开始老化了?”一个人站在检查室里,手扶着额头,语气里带着点焦虑。
他以前看东西一直挺清楚的,虽然有点老花,但戴上眼镜还是能正常阅读,可这段时间,不管是看手机、看电视,还是出门走路,总觉得眼前的世界像是蒙了一层雾,有时候灯光一亮,眼睛就特别刺痛,晚上对着车灯,更是难受得不行。
他有点不放心,来医院检查,心里还想着,可能就是度数变了,换个眼镜就行。
很多人上了年纪后,都会觉得眼睛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了,看东西模糊,夜间视力下降,这些情况太常见了,常常被归结为“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或者“度数不合适了”,但实际上,眼睛的视力下降并不一定都是老花眼的问题。
研究发现,很多人一开始觉得只是视力变差,后来才发现并不是简单的老花,而是眼睛的晶状体出现了病变,让原本清晰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甚至出现重影、眩光等问题。
2021年《视觉研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3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而这些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早期并没有意识到眼睛的问题,以为只是普通的视力退化。
看东西模糊是很多人最早发现的不对劲的地方,很多人以为换个眼镜就能解决,但实际上,如果即使戴上合适的眼镜,视力仍然感觉像被一层雾笼罩,说明问题可能并不是单纯的屈光度变化,而是晶状体的透光性降低了。
人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镜头如果变得混浊,不管怎么调整焦距,成像都会受到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中的蛋白质结构会发生变化,逐渐失去透明度,让光线无法顺畅进入眼睛,这种变化最早可能在40岁后就开始,到了60岁后,症状会变得更加明显。
如果视线模糊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加重,或者明明调整了光线,还是觉得眼前雾蒙蒙的,就要警惕是不是晶状体的问题了。
光线刺眼、夜间视力下降也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信号,很多人白天感觉还好,可是一到晚上,特别是面对汽车灯光、霓虹灯,眼睛就变得特别难受,甚至有时候会看到光晕,像是灯光周围出现了一圈圈的光环。
研究发现,夜间视力下降和眼睛的光线折射能力有很大关系,而当晶状体发生混浊后,光线进入眼睛时会发生散射,让人对光的适应能力下降。
2020年《眼科与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夜间对强光敏感的人,发生视力下降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30%,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晶状体的透明度已经降低。
有些人会发现,看东西变成了双影,明明只有一个物体,眼睛里却看到两个重叠在一起的影像,或者字体变得扭曲,边缘不清晰。
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和晶状体的光学性质改变有关,正常情况下,晶状体能把光线精准聚焦在视网膜上,但如果晶状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比如局部变厚、混浊,就会导致光线偏离原来的轨迹,形成重影。
2022年《眼科研究》期刊的一项数据分析显示,在1000名有视觉重影症状的受试者中,大约60%的人在检查后发现晶状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而其中有30%的人在早期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以为是眼睛疲劳或者视力下降导致的。
很多人以为,视力问题只和年龄有关,但实际上,长期紫外线照射、不健康的饮食、代谢疾病都会影响晶状体的健康。
研究发现,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加速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变性,让眼睛提前进入老化状态。
2021年《环境健康展望》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在阳光下工作、不戴太阳镜的人,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40%,而在热带地区,这个风险甚至更高。
除了紫外线,饮食习惯也会影响眼睛的健康,研究发现,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会增加晶状体的氧化损伤,而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对延缓晶状体的老化有一定作用。
2020年《营养学前沿》的一项调查发现,长期摄入高糖食物的人,发生晶状体混浊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35%,而那些经常摄入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的人,晶状体的健康状况普遍更好。
有些人觉得,眼睛问题拖一拖没什么大不了,反正还能看清东西,等到实在看不见了再去检查。
但研究发现,晶状体的病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模糊,但如果拖得太久,可能会影响视网膜的健康,甚至增加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2021年《临床眼科》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拖延眼部疾病的人,在进行治疗时,视力恢复的概率比早期干预的人低30%,而有些人即使做了手术,也无法完全恢复原来的视力。
那么,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除了视线模糊、怕光、重影这些信号,还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眼部变化,可能是在提示视力正在发生不可逆的退化?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很多眼部问题在早期都很隐蔽,可能只是偶尔觉得眼睛干涩,或者早上起床视线有点模糊,但这些小变化往往和视网膜、角膜、甚至大脑的视觉神经有关。
如果能在这些早期信号出现时就提高警惕,及时检查,就能更早地发现潜在的视力问题,避免等到症状加重才后悔。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