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研究发现:若高血压患者每天早睡早起,或比吃药还管用?
更新时间:2025-03-10 15:26 浏览量:7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影响着大量人群。
很多人一旦确诊高血压,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控制,但真正让人头疼的是,很多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副作用也可能让人不太舒服。
近些年,一些研究发现,某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可能对血压的影响比吃药还要明显。其中,有一种被忽略已久的习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那就是——睡觉的时间。
过去,大多数人把高血压的主要成因归结于饮食、运动和遗传,但关于作息和血压的关系,往往没有太多人重视。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睡眠时间的长短、睡眠质量的好坏,甚至是入睡和起床的时间,都可能直接影响血压水平。
有研究发现,长期晚睡晚起的人,血压往往更高,患高血压的风险也更大。
而那些习惯早睡早起的人,血压控制得更稳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低。这一发现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否只靠药物就足够?
如果通过调整作息就能达到类似药物的效果,甚至可能更安全,这是否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干预才是长期控制血压的关键?
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物钟和血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血压并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呈现出昼夜节律的波动。
如果这个规律被打破,比如经常熬夜或者作息混乱,就会导致血压调节系统失衡,进而引发血压升高。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时间晚睡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让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加大心脏的负担。
长期熬夜会打乱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比如皮质醇水平可能异常波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功能也会受到干扰,这些变化可能让血压变得更加不稳定。
相比之下,早睡早起可以让人体按照正常的生物钟运作,保证血压的自然调节功能不会受到破坏。
有一个研究数据比较有说服力。一项针对上万人进行的调查发现,晚上11点以后入睡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晚上10点前入睡的人高出了大约20%。
如果长期晚睡,甚至超过凌晨1点再睡,患高血压的风险更是增加了近50%。
这说明,睡觉时间不仅仅影响精神状态,对血压的长期稳定性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另一个研究发现,那些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血压水平普遍偏高,长期来看,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更高。
而睡够7-8小时,并且在固定时间睡觉的人,血压水平更接近正常,血管的健康状况也更好。这些数据说明,睡眠的时间点和时长,直接联系到高血压的控制效果。
很多高血压患者即使早睡,但如果睡眠质量不好,比如经常半夜醒来、多梦、深度睡眠时间不足,血压还是可能控制不稳定。
深度睡眠时,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血管扩张,血压自然下降。如果深度睡眠不足,血压在夜间的下降幅度会减小,甚至可能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长此以往,会增加心脏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高血压患者明明按时服药,但血压依然控制不好,问题可能就出在睡眠质量上。
睡眠和高血压的关系还体现在代谢上。研究发现,长期熬夜或者睡眠不足,会让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波动更大,进而影响血管健康。
而血糖和血压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高血压患者同时也有血糖问题,这两者相互影响,让控制血压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作息混乱,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能加速代谢,加大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反,合适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让血压更加平稳。
不仅如此,睡眠还和体重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中,肥胖者的比例很高,而熬夜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晚睡会让人体的瘦素分泌减少,饥饿素增加,让人更容易感到饥饿,增加夜宵的摄入,导致热量过剩,脂肪堆积。
更重要的是,肥胖还会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这个疾病本身就会让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早睡早起不仅能改善血压,还能降低肥胖的风险,让整体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睡眠对血压影响这么大,那是不是光靠调整作息就能代替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单纯依赖药物可能并不是最佳选择,合理的作息、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才能真正让血压控制得更稳定。
药物是帮助控制血压的手段,但如果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降低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那无疑是一件好事。
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建议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按时服药,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睡眠正是其中一个被忽视的重要环节。
如果调整睡眠真的能显著改善高血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吃药的效果还要好,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应该更多地关注生物钟和睡眠干预,而不是单纯依靠药物治疗?
[1]魏佳慧,江汉,石蕾,等.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