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名书法家曹大步——隶书艺术的当代性重构
更新时间:2025-04-19 18:43 浏览量:3
曹大步,名进泽,字海艺,书案宽斋,江苏徐州人,著名书法家。历任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电影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城建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等。
先后出版中国书法家系列丛书之《书法家曹大步》、《书法家曹大步隶书专辑》、《曹大步隶书精品选》、中国当代名家书法精品集《曹大步书法集》、世纪典藏----当代最具潜质一百位书法名家作品集《曹大步》、《中国书法家档案——曹大步隶书新赏》等数十本典籍。北京、山东、江苏、台湾,山西多家电视媒体跟踪报道。2016年启动《曹大步书法艺术新赏全国巡回展》,并相继建立日照市曹大步艺术馆,北京曹大步艺术馆,山东聊城市大步书院等。
作 品 欣 赏
碑简相参 古韵新声
——论曹大步隶书艺术的当代性重构
文/邓惠伯
在当代书法的多元图景中,曹大步先生的隶书创作犹如一脉深沉的古泉,既承秦汉地气,又涌动着时代新流,总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观与震撼,是中国当代隶书领域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其作品以独特的创新性和深厚的传统功底著称。
初识曹大步先生,是2004年在北京的一次全国书画名家联谊会上,那时的他还算青春年少,激情满满,既沉浸于书法临池,也喜欢运动与饮酒,重义气,喜交友。
曹大步,名进泽,字海艺,书案宽斋,江苏徐州人,著名书法家,其作品以隶书为本,涉猎诸家。历任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电影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城建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等。
我与曹兄相交二十余载,每观其挥毫运墨,总能在蚕头燕尾间窥见他对书法本体的深邃思考。这位名为大步的艺术家,确以雄健步履丈量着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空间,其书艺中流淌的不仅是笔墨,更是一部用线条书写的文化哲学。
他的书法作品以隶书为载体,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兼具视觉冲击力与哲学深度,被视为当代隶书领域“独步者”的代表。他拒绝模仿流行书风或刻意造势,而是从汉碑、敦煌莫高窟等传统资源中提炼元素,赋予隶书现代视觉张力。
其笔锋总能在《曹全碑》的秀丽多姿,《张迁碑》的朴拙凝重与《礼器碑》的坚实劲挺间找到平衡支点。他深谙"汉隶八分"的黄金法则,却敢于将波磔的弧度推向极致,使横画如崩云坠石,捺笔若断崖飞瀑。这种对经典程式的突破,实则建立在对秦汉简牍的深度研读之上——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睡虎地秦简的率意与居延汉简的野逸,便会发现曹氏隶书中那些看似夸张的造型,实则是将简书笔意注入碑刻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完成了古法解构中的形式再生。
曹大步书房中堆积如山的秦汉考古报告与艺术人类学著作,揭示了他创作背后的学术支撑。他对隶书当代性的探索,绝非简单的形式拼贴,而是建立在对书法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之上。当其以简牍笔意书写现代诗文时,那些被重新排列组合的偏旁部首,恰似文化基因的重组实验;当他在展厅中悬垂十米长卷,传统书斋把玩式的审美体验便被解构为具有仪式感的当代艺术现场。这种创作实践,本质上是对书法本体价值的再确认——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本土话语的自觉力,激活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基因。
自2016年始,曹大步启动了全国巡回展的策划与实施,《曹大步书法艺术新赏全国巡回展》,以「独步者」为主题,首站济南展在山东省图书馆举办,展品包含隶书长卷《金刚经》、《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代表作。展览由中国艺术报社、南京电影制片厂与山东省图书馆等文化机构联合主办,旨在突破传统书法展模式,通过巨幅作品与多媒体展示结合,构建让碑刻艺术活起来的沉浸式体验。
从早期的北京开始,陆续在台湾,山东省图书馆的联展,临沂古郯艺术馆启动与展览,强调地域文化唤醒,到近年北京展注重国际语境转换,其每次展览都是传统书法与现代展示语法的碰撞实验。观众可通过其艺术馆官网查阅海外巡展档案,感受笔墨背后的文化长征。曹大步书法展览不仅是其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蕴含着文化传承、个人探索与时代互动的深层故事。
此后日照曹大步艺术馆,北京曹大步艺术馆,聊城大步书院的相继启动与展览,更以艺术馆落成为契机,将展览空间与常设机构结合,形成持续的文化传播基地, 这些展览故事大致折射出曹大步的策展理念。其创作路径为传统书法现代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探索案例,值得艺术界持续关注。
在数字技术解构书写本质的今天,曹大步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书法的当代性不在于对传统的颠覆,而在于对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其作品中那些震颤的线条,既是个人心性的迹化,更是古老文字在现代性焦虑中的精神突围。这种突围不是对抗,而是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对话,与每个站在作品前屏息凝神的观者对话。当我们凝视那些在宣纸上舞蹈的墨迹,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求索,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当代的生动显影。
邓惠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