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灵看世界:川普撒手不管俄乌冲突?交易艺术挫败,全球秩序重构
更新时间:2025-04-19 18:42 浏览量:3
灵灵看世界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真不要脸,喜欢说大话,他总是在打自己的脸。
2025年4月18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宣布,如果乌克兰问题谈判短期内无法取得实质进展,美国将不再参与斡旋。也就是说,特朗普将撒手不管了!
灵灵看世界认为,特朗普的这一表态,不仅标志着他竞选时“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的承诺彻底破产,也暴露出美国在处理复杂地缘政治问题上的战略困境与霸权逻辑的失效。
灵灵看世界点评特朗普说大话
一、从“24小时停火”到“放弃斡旋”:特朗普政策的戏剧性转向
特朗普自2025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始终将俄乌冲突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议题。竞选期间,他曾高调宣称“24小时内结束战争”,甚至提出“通过交易的艺术让普京和泽连斯基握手言和”。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击:
1.谈判僵局与施压失效:尽管美国以暂停军援、掐断情报为筹码强推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并威胁对俄石油买家加征“二级关税”,但俄乌双方在领土、安全保障等核心问题上分歧巨大,谈判始终未能突破。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在俄乌的强硬立场下收效甚微。
2.国内政治与经济压力:美国通胀高企、企业成本飙升,关税战的反噬效应迫使特朗普调整策略。4月18日,特朗普罕见承认“中美正在进行良好对话”,暗示可能降低对华关税,侧面印证其外交政策受制于国内经济压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
二、美国的利益盘算:从“斡旋者”到“抽身者”
特朗普的退出表态并非偶然,而是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利益权衡的结果:
1.能源与军火利益收割:冲突爆发后,美国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激增,价格高出俄管道气4-5倍;军火企业订单飙升,洛克希德·马丁等巨头股价翻倍。美国已通过能源和军售赚取超额利润,进一步斡旋的边际收益递减。
2.矿产协议的“最后一搏”:4月17日,美乌签署矿产协议备忘录,美国试图通过控制乌克兰稀土、油气资源巩固战略利益。然而,协议谈判波折不断,美方要求“优先偿还援助”的条款引发乌克兰不满,最终协议被批为“缺乏安全保障的空头支票”。
3.转向“其他优先事项”: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直言,若斡旋无果,美国需重新关注亚太等战略重心。此举暴露特朗普政府“以退为进”的算计:通过抽身俄乌,集中资源应对中美竞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三、国际反应:多极化秩序下的博弈与反思
1.俄罗斯的灵活应对:俄方虽对谈判持开放态度,但坚持“必须确保自身利益”,包括乌克兰不加入北约、承认克里米亚归属等。俄外长拉夫罗夫称谈判“复杂但有进展”,实则借美国退出削弱西方团结,推动“去美元化”与“技术反制联盟”。
2.欧洲的焦虑与分化: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担忧美国退出将导致谈判僵局,强调“乌克兰和欧洲必须参与任何协议”。马克龙呼吁减少对美安全依赖,而英国则表态“必要时向乌派兵”,凸显欧洲内部对俄乌问题的分歧。
3.全球秩序重构的征兆:土耳其无人机、伊朗技术扩散等现象表明,军事霸权的技术垄断被打破;沙特推动海湾-伊朗和解、东盟反对“南海军事化”则显示区域力量正构建“去域外干预”的安全架构。特朗普的“霸权式斡旋”在多极化浪潮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俄罗斯总统普京
四、启示与展望:从“强权政治”到“共同安全”
特朗普的挫败揭示了单极霸权时代的终结:
1.“交易艺术”的局限性: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试图以“短期交易”解决俄乌冲突,但复杂的历史经纬与地缘矛盾无法通过“即兴表演”化解。其政策缺乏连贯性,最终沦为国内政治与利益集团的牺牲品。
2.中国角色的对比:与美国的“以炸促和”不同,中国倡导“对话协商”,并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如乌克兰哈尔科夫地铁重建)以发展促和平。这种“搭桥者”模式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未来,俄乌冲突的解决或将更多依赖区域力量与多边机制,而美国退出斡旋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影响——它标志着霸权逻辑的黄昏,也预示着新秩序曙光的初现。
灵灵看世界不禁要问:俄乌冲突的拱火者难道不正是美国吗?不正是因为美国从中作梗,俄乌冲突才迟迟无法解决吗?因此,灵灵看世界敢断言,假如美国真的撒手不管的话,那么俄乌冲突很快就可以结束。因为,假如没有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乌克兰是一天都打不下去。
最后,灵灵看世界认为特朗普又是在说大话,他怎么可能撒手不管俄乌冲突了呢?乌克兰的矿产资源你还要不要?世界老大的面子你还要不要?欧洲的掌控权你还要不要?
总之,灵灵看世界认为,特朗普管也好,不管也好,美国霸权的衰落不可逆转——美国想利用乌克兰拖垮俄罗斯,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