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的花脸表演艺术能成立“袁派”?翁偶虹承认,汪本贞不承认
更新时间:2025-04-20 19:00 浏览量:2
#春日生活打卡季#注:本文中的插图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袁世海能不能开宗立派?这个问题史上早有定论,但至今还有人在争论。
袁世海
著名剧作家翁偶虹晚年的评论文章中使用过“袁派”这个词,有人既以此为据,认为“袁派”成立,但他却忽视了这其实也是一种个人见解的事实。翁老还曾为程派再传弟子题词,说她是“正宗的程派传人”,其实,这同样也是一种个人见解。
袁世海
在翁老公开发表、出版的著述中,你是找不到他对哪一位演员的表演艺术曾经有过批评、指摘的文字。据此,窃以为,翁老的这个写作特点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袁派”“正宗的程派传人”这些词句的“成色”的一个注脚。
但是,对是否成立“袁派”还有持反对意见的人的,而且这个人可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裘盛戎的琴师,同样是大名鼎鼎的汪本贞。
袁世海饰演张飞的扮相
袁世海饰演曹操的扮相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袁世海曾经征求汪本贞的意见道:您看,今天的“袁”怎么样?汪本贞一点也不拐弯儿抹角儿,直截了当地回答说:真好!如果把“郝(寿臣)”字去掉那就更好了。这是上世纪的事情,时间大概是六十年代。只是文章的题目和作者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若论专业性和权威性,我以为,作为琴师的汪本贞应该要比作为剧作家的翁老还要大一些。如此来看,“袁派”是否能够成立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袁世海饰演廉颇的扮相
1990年11月出版的、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艺术研究所共同编纂的《中国京剧史》(中卷)中有一篇介绍袁世海的文章,其中对他的表演艺术这样评论:“他在继承‘郝派’剧目和演唱风格的同时,又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郝派’的艺术创作手法,创造了众多的剧因和角色,使“郝派”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这段文字中并没有出现“袁派”这个词。
我想,今天的人们在评讨论我们不曾全面感受过的前辈艺术家的表演艺术时,还是要尊重艺术前辈以及权威性机构的意见为好,这是史上已经有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