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行云流水《美学理论》艺术、自由、生产力与美感,感时思事坐含情

更新时间:2025-04-22 03:10  浏览量:8

行云流水,楷书、朱文印

.

“真正作品的不断创造拆穿了艺术已经死亡这一公告的虚伪性。”社会动荡时期的文化艺术繁荣,揭露了文化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久远历史的精美艺术作品,则证明了美与艺术并不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水平。政治与社会能够通过强制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艺术,却不能扼杀或宣告艺术的死亡,“倘若艺术遭到社会的取缔,它会再次转化为一种社会事实。”

美与艺术根植于人的感性官能体验,不能消灭人的感性体验,便无法彻底根除人对美的渴望,也就无法杜绝人们运用生产能力来创造美的艺术实践行为。与其说“艺术的真理性内容等同于社会内容”,不如说艺术从社会内容中发掘出了美,这是人类感性认知会对一切感知体验作出美感偏好选择的本性所决定的必然。社会革命或生产关系中基于利益的爱憎判断与日常的情绪,同样只是一种的感知内容而非美与艺术的本质性决定因素。

社会与文化并非美感的必要条件,艺术却不能脱离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和内容,关键就在于人不能脱离社会与文化,由此便在社会文化与艺术之间呈现出了若即若离的复杂关系。将社会价值判断强加给艺术,无论是顺从还是反驳都只是在隔靴搔痒。艺术既不会被取消也不会在放任自流中存在,现代艺术对此已经做出了现实的证明。放任自流思想本身便是基于社会的专断控制压迫而产生的对立性思潮,与其基础一样都应归于灭亡。

.

.

.

显然艺术不在本质上受社会与文化的决定,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社会与文化,更不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王国”与“自在”物。美感本质上不是单方面的存在,而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感性体验,美感与艺术也就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物的影响,不是社会与文化的客观对象,也会是自然与生物的客观对象,缺少了感知对象的存在,感知将要如何发生?

作为审美感知对象或艺术表现对象的事物,显然都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存在物,那么通过表现这些对象而实现美感表达的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也就不可能是完全的自由自在。自由与自在可以作为艺术作品表现的一种情绪或感受,但绝不是唯一的表现内容,更不会是美与艺术的根本价值追求。人类对自由自在的过高估计甚至崇拜,大抵上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束缚压抑的情绪化反弹。

所有的人类实践行为都有其或有意或无意的目的存在,艺术创作欣赏也不能免俗。目的论并不可怕,要避免的是将艺术和审美以外的目的强加于艺术,这种错位必然会造成作品的撕裂和毁坏。目的与自由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认识这一点的前提是理解自由本身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为所欲为,而是一种主客观配合无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毫无顾忌的彻底自由。

.

.

.

将意识形态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社会哲学理论搬到美学与艺术的领域,并不能解决美与艺术的问题。意识形态与生产关系能够决定作为审美或艺术表现对象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却不能简单地直接决定审美或艺术的实践。生产力的发展对艺术的最大影响,是能够给艺术提供更好的工具、手段、方法,让艺术创作能够更加准确充分地塑造艺术形象并表现其美感。

美感的本质是感性的,但并不意味着美感无法通过理性去认知和把握,更不意味着一切理性或形而上的对象与内容不能产生出美感,不能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或认知的方式。被理性认知后的感性或美感,也不会因此失去其感性。采用了理性认知不等同于抛弃感性,正如我们不必在左腿和右腿、铅笔和圆珠笔之间二选一。倘若有人一定要将自己束缚在二者的单项选择之中,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去照搬这种愚蠢的行为。

生命不能永存,即便永存是一个美好的幻想,现实如此不能自欺欺人。审美与艺术以及人生的意义也不是对永存的追求。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追求不可能的永存,不如追寻当下生活中的美与快乐。艺术是人类追求美感的实践,不仅限于诉诸感官直接体验的美感,更有情感、精神、价值、道德、理性等一切能够在认知和思维层面给人类带来美感体验的事物与行为活动。

.

.

.

.

《春尽日》
唐 · 白居易

.

芳景销残暑气生,感时思事坐含情。
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
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
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园林三两声。

.

.

.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