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神泉 书画通渭”系列报道】品通渭书画:笔墨丹青铸就“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更新时间:2025-04-23 17:42 浏览量:7
从千载文脉的薪火相传,到革命精神的赓续弘扬;从诗书雅韵的城乡流淌,到民俗风情的活态绽放——通渭正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将“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书写着“诗与远方”共生共荣的崭新篇章。即日起,通渭县融媒体中心推出“陇上神泉 书画通渭”——通渭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这座陇上文化名城的肌理,探寻书画传承的匠心、诗词吟咏的雅意、温泉氤氲的滋养、红色热土的初心、陇中风情的醇厚,见证文化沃土如何孕育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首先,让我们走进“书画世界”,了解通渭这片热土上悠久长远的书画文化情怀。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这句民间俗语道出了通渭人对书画艺术的执着热爱。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通渭的书画文化早已融入百姓生活的血脉。全县书画创作人员超1万人,中书协、中美协会员63人,民间收藏总量逾280万件,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形成了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和西北最大的文房四宝交易基地。
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农民书法家张万昌深有体会,“书画产业为农民开辟了新路,过去扛锄头,现在握笔杆,艺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张万昌感慨地说。
在通渭,书画教育从儿童时期便深入人心。每年寒暑假,小学生们都会参加书法培训班。据统计,全县每年有5000余人参与书画培训。
近年来,通渭县通过“书画+产业”模式,培育文创企业30余家,开发衍生品百余种,年产值达5000万元。悦心国际书画村等12个国家级书画培训基地吸引800余家画廊入驻,每年举办的书画艺术节更是汇聚千余名艺术家,成为全国书画创作的交流枢纽。
“近年来,我们通渭书画走向全国,闻名遐迩,2023年我们建立了书画线上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想把通渭的书画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把通渭书画艺术之乡的品牌进一步擦亮。”通渭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魏建军说。
书画不仅是通渭的文化符号,更是发展的核心动能。未来通渭将深化“文旅赋能”战略,建设全国书画信息发布平台、采风基地及西北最大文房四宝交易中心,推动“书画名城·康养通渭”品牌走向世界。
为顺应时代潮流,通渭县正打造“书画数字交易平台”,推动传统艺术与电商深度融合,让丹青墨香插上科技的翅膀,连接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聆听通渭,就是聆听历史的回响;
品读通渭,就是品读陈年的墨香;
沐浴通渭,就是沐浴大地的馈赠;
追寻通渭,就是追寻赤诚的热土;
遇见通渭,就是遇见久违的乡愁。
“四大名片”既是文化符号,更是发展动能,站在新征程的起点,通渭将深化产业链条,推动书画、温泉、红色、农耕资源深度融合,书写新时代的“通渭答卷”。(记者 包雪瑞 田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