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博会推荐艺术家 | 夏楚凡
更新时间:2025-04-25 01:02 浏览量:16
本期推荐 | 夏楚凡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2025/04/24
中文名:夏楚凡
出生地:山东省潍坊市
出生年月:1992.12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
代表作品:《教化》、《热烈》
艺术年表: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硕
2020年开始探索艺术绘画领域
2024年1月13日 作品《虔诚》被杭州莲美术馆收藏
2024年2月7日 作品《热烈》《教化》获得香港人民美术家协会861美术邦当代2024年“新人新作展”优秀奖(新人奖20名,优秀奖9名,学术奖2名)
2024年2月10日 作品《苍蝇》《面试》获得香港人民美术家协会861美术邦当代2024年“年度汇报展”最佳成果奖(入围奖7名,优秀奖3名,最佳成果奖4名,学术奖1名)
获奖记录:
2024年1月13日 作品《虔诚》被杭州莲美术馆收藏
2024年2月7日 作品《热烈》《教化》获得香港人民美术家协会861美术邦当代2024年“新人新作展”优秀奖(新人奖20名,优秀奖9名,学术奖2名)
▲夏楚凡作品《帐篷》
60×80㎝ 布面丙烯
▲夏楚凡作品《流淌的露天咖啡馆》
60×80㎝ 布面丙烯
▲夏楚凡作品《铁皮桶》
80×60㎝ 布面丙烯
初见夏楚凡的画作,仿佛踏入一个被色彩与意象重新编码的神秘场域。
他是一位从环境工程转向绘画的“半路出家”创作者,其作品蕴涵的发自内心的坦诚表达、直白无碍的想象力,呈现为一种未经过标准规训的美感。
▲夏楚凡作品《帐篷》
60×90㎝ 布面丙烯
夏楚凡对色彩的运用,首先让人联想到梵高那燃烧般的笔触。在《帐篷》中,高饱和度的明黄、草绿与钴蓝色的夜空碰撞,这种互补色的并置,如同梵高《星月夜》中旋转的天空,拒绝成为现实的摹本,而是情感的直接外显。
▲夏楚凡作品《清晨》
80×60㎝ 布面丙烯
▲夏楚凡作品《离开》
60×40㎝ 布面丙烯
他笔下的色彩并非服务于物象的真实,而是服务于内心的真实,比如《离开》里人物枯黄的面庞与天空的铅灰交织,通过色块的压迫感传递出离别时的沉郁。色彩在夏楚凡笔下升华为一种个性化的情感修辞。
▲夏楚凡作品《水天一色》
120×30㎝ 布面丙烯
但夏楚凡的用色不止于癫狂,更有细腻的克制。《枫桥叶泊》中,他以东方美学的气韵为纲,用同色系的纯净蓝色层层晕染,营造出“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朦胧意境。
▲夏楚凡作品《枫桥叶泊》
100×30㎝ 布面丙烯
更值得注意的是,夏楚凡在油彩丙烯的堆叠中保留了类似水墨晕染的流动性。画布上,不同色层的边界并非清晰锐利,而是在反复涂抹中自然交融,形成如宣纸洇墨般的氤氲效果。这种对材质特性的创造性转化,让西方的油彩丙烯媒介承载了东方艺术的“气韵生动”。正如吴冠中用油画笔触演绎江南水乡,夏楚凡在此证明,艺术的“意境”无关媒介,而在于对文化基因的直觉提取。
夏楚凡的作品另一重特点是戏剧性——一幕幕超现实的意象呈现。
▲夏楚凡作品《造人》
40×30㎝ 布面丙烯
《造人》《虔诚》等画作直接取材宗教母题,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其中《造人》的主角宛如研究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斟酌着用料配比,背景中悬浮的几何形光斑与螺旋状线条,构建出一个违背现实逻辑的异次元空间。
▲夏楚凡作品《虔诚》
30×40㎝ 布面油画
《虔诚》元素则相对简单,画面下方的人物以背影示人,面向垂落的灯泡,沐浴在柔和的、过渡细密的彩色光晕中,画面透露出静谧的宗教感,同样以色彩言说氛围,《虔诚》将神秘性从科学物质引向精神维度。
▲夏楚凡作品《旁观》
30×40㎝ 布面油画
▲夏楚凡作品《苍鹰》
40×30㎝ 布面油画
描摹内在的精神性,是夏楚凡作品的主题,他创作了许多流露负面情绪的“面孔”,比如《旁观》《麻木》《抵触》,每一幅的人物面部都颇富冲击力,这本质上是对“观看”与“被观看”关系的解构,画面中人物直视观者的眼神或扭曲的表情,暗合存在主义艺术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揭示人类内在的焦虑与孤独。夏楚凡笔下的人脸不仅客观写实,更是对心理状态的绝妙转译,如《抵触》中骤然缩小的瞳孔,正是人在受惊或愤怒时的生动写照。
▲夏楚凡作品《抵触》
40×30㎝ 布面油画
▲夏楚凡作品《蒙娜丽莎复仇记》
60×40㎝ 布面油画
夏楚凡的作品魅力,或许正源于他的“非典型性”——没有学院派的技法包袱,却有直面内心的坦诚;不遵循既定的风格范式,却在色彩、意象与意境的碰撞中开辟出新的可能。艺术最本真的力量,始终存在于那些敢于打破边界、直面内心的真诚表达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更是绘画作为精神载体的无限可能。
▲夏楚凡作品《周日下午五点半》
60×40㎝ 布面油画
▲夏楚凡作品《海》
60×80㎝ 布面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