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院藏作品展丨020艺术观察
更新时间:2025-05-02 23:17 浏览量:8
展览部分作品
柏鹿图
沈铨
1752年
立轴
绢本设色
186.6×96.2cm
款 识 乾隆壬申嘉平南苹沈铨写
钤 印 沈铨之印(白文) 南苹氏(朱文)
沈铨(1682-约1760),字衡之、衡斋,号南苹。浙江湖州德清人。工写花卉、翎毛、走兽,以精密妍丽见长,亦擅画仕女亦工书法,善行、楷、隶、篆,笔力遒劲,骨气洞达。其画远师黄筌画派,近承明代吕纪,传世之作有《秋花狸奴图》《盘桃双雉图》《五伦图》《松鹿图》《凤鹤鸳鸯图》等。受沈铨画风影响,日本画坛出现“花鸟写生画派”,或称“南苹派”。
牡丹图
吴昌硕
1917年
立轴
纸本设色
106.4×52cm
款 识 沉香亭北倚阑干 丁巳立春日 吴昌硕老缶
钤 印 吴俊长寿(白文) 吴昌石(朱文) 缶无咎(白文)
鉴藏印 山阴沈氏铁蕉仙馆珍藏(朱文)
吴昌硕(1844-1927),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诗、书、画、印皆精,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虚谷、蒲华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尤擅写意花卉,初从潘芝畦,后结交杨岘、蒲华、任颐等,皆与其为师友,50岁后作品中曾多次提及师法张赐宁、张孟皋、秋盦、石涛、李復堂等人。此外,吴昌硕还善向古人学习,上溯朱耷、陈淳、徐渭、赵之谦及清中期扬州画家等人,取其所长为己用。吴昌硕以上述师从连以金石书法入画,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作为“后海派”的领袖人物,他的诗文、书画、篆刻等方面的成就对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著有《吴昌硕画集》《缶庐印存》《吴苍石印谱》《缶庐集》《缶庐诗存》等。
多寿
齐白石
1949年
立轴
纸本设色
175.6×47.4cm
款 识 多寿 八十九岁白石老人
钤 印 白石(朱文) 人长寿(朱文)
鉴藏印 东北美专珍藏(朱文)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寄萍、借山翁、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长沙府湘潭人(今湖南湘潭),祖籍安徽宿州砀山。寄居北京,幼喜书画。齐白石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品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溪山积秀图
黄宾虹
无年款
立轴
纸本设色
82×37.8cm
款识 茂密而不繁 峭秀而不塞 笔墨变化耐人寻味耳 宾虹
钤印 黄宾虹(白文) 兴到笔随(朱文)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也作朴丞,号村岑,别署予向、虹庐,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室名宾虹草堂。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幼习传统文化,兼习绘画金石。1907年始居上海,曾任神州国光社、《国粹学报》编辑,《神州日报》主编,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并在上海、北平、杭州等地美术院校任教。1948年来杭,聘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55年获华东行政委员会颁发奖状,被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擅山水,精研传统,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主,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创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的独家面貌。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工诗,善书法,兼治金石文字、篆刻,书法长于篆、行书,古朴苍劲,颇具特色。于书画之外,更从事绘画史论研究,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中国画学史大纲》《宾虹诗草》等。
黄山绿蓑崖图
张大千
1929年
立轴
纸本设色
88.6×44.7cm
款识 天都生面开江笔 十日神游畅我怀 从此向人夸胜事 题诗已在绿蓑崖 江允凝画黄山绿蓑崖 姚士坚题句 大千临似 尔康仁兄正 己巳冬日张爰
题跋 之一:石澄夕照树鸣秋 独向空山深处游 极目平原无限意 何须王粲最高楼 心畬
之二:夕阳斜影石惊秋 独向孤峰策杖游 吟到弹琴长啸句 深林明月掛山楼 丙戌腊八步心畬韵 汾阳靳巩
钤印 张爰印(白文) 大千(朱文) 西山逸士(朱文) 靳巩印信(白文) 古公(朱白文)丕天(朱文)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居士,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幼承庭训,惠蒙慈母、仲兄的书画熏陶与教诲,1917年东渡日本学习染织。回国后旅居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潜心学习书法、绘画、诗词、篆刻,喜临清初四僧作品几可乱真。三十年代曾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故宫文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教授。擅山水、花卉、人物,尤善写荷花,工笔写意俱臻妙境,30年代即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所作山水构图阔大,意境深邃,笔墨空蒙淋漓,清丽雅逸,泼墨叠彩苍浑渊穆;人物画直蹈唐人,画风亦广博多样;花鸟画风格瑰丽,华美的装饰趣味中仍不失清新优雅的书卷气。能诗,书法亦别具一格。1949年后旅居海外,1978年定居台湾。出版有《张大千画集》《张大千作品选》《张大千遗作选》《张大千谈艺录》等。
暮归图
无年款
立轴
纸本设色
63.9cm×45.5cm
款识 暮归图 可染画
钤印 可染(朱文)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永顺,曾用名李染。江苏徐州人。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他出生于平民之家,幼年酷爱戏曲绘画。早年拜钱食芝为师,开始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1929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同年,加入“一八艺社”成为最早成员。1931年毕业后任徐州艺专美术教员。1938年到武汉参加郭沫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1943年后任教于北平国立艺专。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任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后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擅画山水、人物,其山水画结合传统、西法、自然三者,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将中国画艺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亦善写意人物与牛,形象生动,笔墨简劲,富于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