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行书《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书法艺术的璀璨与争议
更新时间:2025-05-05 03:12 浏览量:6
在北宋的书法史上,蔡京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位列“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然而,由于其“人品奸恶”,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抛开其为人,单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蔡京的作品,尤其是《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横屏欣赏
《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为绢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跋文是宋徽宗赵佶工笔人物画《唐十八学士图卷》的拖尾跋文 ,整体呈现出王羲之萧散、妍雅的书风,字里行间透着一种独特的文士风流的潇洒之美。
横屏欣赏
从笔法上看,蔡京用笔精妙,点画典雅峻爽,出锋犀利果断,骨肉停匀。他对反捺的运用尤为精妙,如“贤”字的反捺明显取法米芾,而“之”字的反捺中锋重顿,然后从笔画的中间或下侧提笔出锋的笔法,又可在《兰亭序》中找到渊源。这种博采众长的取法方式,体现了他深厚的学古功力。此外,他还善于运用长锋羊毫,使得笔画更加细腻流畅,富有变化。其子蔡绦有蔡京喜用长锋羊毫的记载,也许此作即为蔡京用长锋羊毫所书。
在结构上,蔡京书法的结体内敛外放,俊逸修长,运用了欧阳询的结字法。他对一些单字结体的处理可谓匠心独具,变化运用得熟练自然,似随手拈来,毫不造作,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例如,字的重心把握精准,笔画之间的疏密、开合关系处理得当,使得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姿态和韵味。
从章法布局上,此作整体显得疏朗,字距和行距较大,用笔也较细劲,提按反差不大。这使得整幅作品呈现出二王潇散妍润的面貌,与其尺牍作品稍有不同。这种疏朗的布局,给人一种清新、开阔的感觉,使观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
蔡京在跋文中的内容记叙了唐太宗礼贤十八学士这一盛举,同时表达了对宋徽宗“睿智生知”“跨唐越汉”的谄媚,赞扬宋徽宗“求贤乐士”“成人有德” ,最后话锋一转“十八人不足道也”,也即唐太宗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有徽宗皇帝,臣子们才能“小子有造”。虽然内容多为对帝王的奉承之词,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并不影响其书法本身的价值。
尽管蔡京在政治上被视为奸臣,但他的书法成就不可忽视。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当时人们也常用“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等词汇来形容他的书法。启功先生也曾赞其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 。
然而,也有人对蔡京的书法提出质疑。有人认为此卷有些牵丝很勉强,很多是硬补来的,而且笔画过分追求尖和细,炫技成分多,导致字形偏媚俗,线条也较弱。但这种观点并不能完全否定蔡京书法的艺术价值,艺术欣赏本就因人而异,而且每一件作品都可能存在不同的解读。
蔡京的《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它展现了蔡京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也让我们看到了北宋书法“尚意”的美学情趣。我们在欣赏和评价这件作品时,应该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抛开其政治上的负面形象,单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去品味其中的韵味和魅力。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