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安眠药和这些东西混着吃,轻则中毒,重则危及生命!
更新时间:2025-03-10 23:57 浏览量: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
《中国临床药物治疗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睡不着就随便吃个安眠药,喝点小酒助眠?这可要了命了!我曾接诊过一位老大爷,安眠药配啤酒,差点一觉不醒!今天就给大家道道安眠药的那些致命搭配,关乎性命,千万别大意!
安眠药,学名镇静催眠药,是一类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促进睡眠的药物。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安眠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安定)、阿普唑仑(西药名"丙戊酸镇静片")、艾司唑仑等,这类药物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
曾有位六旬老太,因为长期失眠,从最开始的一片安定,到后来需要吃三四片才能入睡。这就是药物依赖的典型表现。
巴比妥类:如异戊巴比妥、苯巴比妥等,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现在临床上使用已经不多了。
非苯二氮卓类: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这类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戒断反应较轻,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
抗抑郁药:如曲唑酮、多塞平等,这类药物除了治疗抑郁外,还有助眠作用。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这是一种新型安眠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安眠药能帮助睡眠,但它不是治疗失眠的根本方法。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还可能带来记忆力下降、白天嗜睡等问题。我接诊过不少因长期滥用安眠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有些甚至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安眠药+酒精=催命符
李大爷,65岁,退休多年。因为睡眠不好,医生给他开了安眠药。一天晚上,他喝了两杯白酒后,又服用了安眠药。结果第二天家人怎么叫都叫不醒他,送医院后被诊断为药物中毒,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安眠药和酒精都是中枢神经抑制剂,两者一起服用会产生叠加效应,导致呼吸抑制、心跳减慢,严重时可能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在农村,不少老年人有睡前小酌的习惯,这与安眠药的配合简直是在玩火!
安眠药+镇痛药=呼吸骤停
张奶奶年近七旬,长期受关节痛困扰,常服用止痛药。一次因为疼痛难耐影响睡眠,她既吃了止痛药又服用了安眠药,结果半夜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抢救。
强效镇痛药(如吗啡、可待因等阿片类药物)与安眠药同服,会加强彼此的呼吸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呼吸骤停。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误用药物导致的急诊就诊有近10万例,其中不乏此类情况。
安眠药+感冒药=肝脏受损
很多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与某些安眠药同时服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损害。老王感冒发烧,吃了感冒药,晚上又因为不适服用了安眠药,结果第二天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
特别提醒:感冒药中的伪麻黄碱等成分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兴奋,与安眠药产生拮抗作用,不仅使安眠药失效,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
安眠药+抗抑郁药=心脏风险
小刘,42岁,因工作压力大患上了抑郁症,医生给他开了抗抑郁药。由于晚上睡不好,他自行购买了安眠药服用。不久后,他出现了心悸、头晕等症状。
某些抗抑郁药(特别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安眠药合用,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心律失常、血压异常波动等风险。中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报告的15%以上。
安眠药+降压药=血压过低
老赵患有高血压,每天按时服药。最近他睡眠不好,自行购买了安眠药。服用后第二天早上起床时,突然眼前一黑摔倒在地,被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安眠药与某些降压药(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同服,可能加强降压效果,导致血压过低,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
安眠药+抗过敏药=意识模糊
抗组胺药是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很多人不知道它也有镇静作用。王阿姨花粉过敏,服用了抗过敏药,晚上又吃了安眠药,结果第二天整个人昏昏沉沉,开车上班差点出车祸。
抗组胺药与安眠药同用,会加强中枢抑制作用,导致过度嗜睡、意识模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用药前咨询专业人士
不要自行购买或调整安眠药的用量。乡镇卫生院、村医室也有专业医生,用药前最好咨询他们的意见。
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就诊时,一定要把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中药、保健品)告诉医生,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药物说明书上的禁忌
每种药物都有详细的说明书,上面标注了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
不要轻信偏方
农村地区流传的"偏方"或"秘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盲目使用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多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火旺盛等有关。改善睡眠可以试试一些简单的中医方法:
睡前用热水泡脚,加入适量花椒、艾叶
按摩涌泉穴(脚心)、安眠穴(耳朵上)
喝杯温热的牛奶或蜂蜜水
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摄入咖啡、茶、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这些都是改善失眠的基础措施。
缓解失眠,调整心态、生活方式往往比药物更重要!
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用药剂量应减少,避免长效安眠药。
孕妇:尽量避免使用安眠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受影响,用药需格外谨慎。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安眠药可能加重呼吸抑制,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安眠药虽然能帮助我们度过难眠之夜,但它不是糖豆,不能随意乱吃。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自然、健康的睡眠,在睡梦中为第二天的生活充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