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为笔,书写延边大米百年史诗——李锦雄总监的品牌叙事艺术
更新时间:2025-05-07 17:49 浏览量:7
在中国东北的延边大地上,每一粒稻米都承载着跨越百年的坚韧与希望。当这片黑土地上的故事被装进一袋大米时,它不再仅仅是果腹的粮食,而成为一段文化的传承、一次历史的回响。这便是由香港资深设计总监李锦雄主导的“唐·秋天的果”延边大米包装设计项目所实现的价值跃迁——用设计唤醒品牌灵魂,让平凡之物焕发非凡意义。
项目名称:唐·秋天的果
服务内容:故事追溯|买点提炼|插画创作|包装设计
设计总监:李锦雄KenLee
图源网,侵删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设计灵感
李锦雄深谙“品牌即故事”的法则。
在接手延边大米项目之初,他便深入挖掘延边水稻种植的百年历史:19世纪朝鲜移民因饥荒北上,在东北严寒之地开荒拓土,历经试种失败、改良稻种、开垦水利,最终让水稻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这段充满血泪与坚韧的历程,成为设计的核心叙事线索。
“设计不应停留在视觉表层,而需扎根文化土壤。”李锦雄将历史切片转化为设计语言:包装上的插画以“对倒”手法呈现——左侧是百年前朝鲜移民顶风冒雪开垦水田的场景,右侧则是今日延边金达莱花盛放、稻浪翻滚的丰饶景象。两幅画面通过对倒艺术表达手法相连,寓意历史与当下的血脉交融。这种源自邮票收藏的“双线叙事”创意,不仅赋予包装艺术价值,更让消费者在开盒瞬间,触摸到延边大米的厚重灵魂。
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化表达
拥有30年品牌设计经验的李锦雄,擅长将国际设计语言与本土文化符号无缝融合。在延边大米项目中,他提取长白山天池、朝鲜族非遗舞蹈、梅花鹿等地域标志,通过精细绘制的线条与烫金工艺重新演绎。包装背面设计成徐徐展开的画轴,以年份标注延边水稻种植史上的关键节点,将产品说明书转化为一部“可阅读的历史”。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对用户体验的考量:米袋侧面标注“尝鲜一碗”“回味一碗”的趣味刻度,将倒米过程转化为与消费者的互动游戏。这种兼具功能性与情感共鸣的设计,正是李锦雄“商业思维与美学修养并重”理念的缩影。正如他所言:“好的设计要让品牌自己开口说话。”
从田间到餐桌的品牌升维
在李锦雄的笔下,延边大米完成了从农产品到文化符号的蜕变。市场调研数据显示,64.5%的消费者将价格视为购买首要因素,而新包装上市后,甲方反馈品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消费者愿意为“有故事的大米”支付更高价值。品牌方感慨道:“以前我们卖的是米,现在卖的是延边人百年的坚持。”
这份成功,源于李锦雄对品牌设计的深刻理解。作为香港设计商会秘书长,他常年穿梭于国际设计舞台,却始终坚守“文化溯源”的设计哲学。
从荣获亚洲50大餐厅冠军的“大班楼”品牌重塑,到郑州滨河国际新城的城市形象规划,他的作品总能在商业价值与文化厚度间找到平衡点。
延边大米项目再次印证了他的功力:用设计构建品牌护城河,让历史成为最动人的卖点。
结语:一粒米中的天地乾坤
当甲方在提案会上感叹“从未想过日日食用的大米竟有如此史诗”时,品牌顾问舒米回应道:“设计的使命,就是为平凡赋予意义。”
从香港到深圳,从国际奖项到田间地头,李锦雄这位素食主义设计总监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份委托。在他看来,延边大米的包装不只承载稻谷,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温度。
这款延边大米提醒着每一位消费者: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米一粟,自有山河春秋。
而这,正是李锦雄用三十年设计生涯书写的答案——让品牌有根,让商业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