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不对?医生:只要过了60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4点!
更新时间:2025-03-11 10:09 浏览量:11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老年人认为,早睡早起是健康的习惯,一到晚上八九点就上床睡觉,清晨四五点就自然醒来,觉得这样对身体最好。
可事实上,真的早睡早起就一定健康吗,为什么有些老人早睡早起之后,精神反而变得更差,60岁之后,睡觉到底应该怎么安排,才能让身体真正得到休息?
很多老年人习惯听从传统观念,觉得天黑了就应该睡觉,天亮了就该起床,于是晚上八九点就上床,早晨四五点就醒来,甚至天没亮就已经坐在公园里晨练了。
但有些人可能会发现,自己这么坚持了一段时间,身体并没有变得更健康,反而容易犯困、疲劳,甚至头昏脑涨,精神状态还不如那些睡得晚一点的人。
有个退休的老师,以前是严格按照“早睡早起”来生活的,每天晚上八点半就上床,早晨四点半准时醒来,觉得自己作息规律,身体应该越来越好。
可他发现,早上起来后总是昏昏沉沉,白天没精打采,甚至午饭后还得补个觉,否则根本撑不到晚上,他不理解,自己明明睡够了7小时,为什么状态却越来越差?
其实,人的生物钟是有“惰性”的,几十年来形成的睡眠规律,不会因为退休后的一时调整就立刻适应。
年轻时习惯了晚上11点睡觉的人,突然让自己9点上床,反而容易失眠;本来习惯7点起床的人,突然改成5点,身体还没进入清醒状态,就强迫自己活动,这样不仅影响精神状态,还可能让血压波动,引发心血管问题。
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褪黑素分泌会逐渐减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如果再强行改变作息,反而会让大脑更加混乱,导致深度睡眠减少,身体得不到充分修复。
科学的做法,是在自己原本的生物钟基础上,慢慢调整睡眠时间,而不是一味追求“早睡早起”,否则身体的适应能力跟不上,反而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
很多老年人每天都在关注自己睡了几个小时,觉得睡得时间长,身体就会更健康,有人睡不够八小时,就觉得第二天会累;有人晚上睡不着,就想着白天补觉。
但事实上,睡眠的质量远比时间更重要,如果睡得浅,哪怕躺在床上十个小时,身体依然得不到休息。
有个老工人,退休后特别注意养生,每天晚上九点准时上床,早上六点起床,表面上看,他的睡眠时间很充足,可是他总觉得自己睡得不踏实,夜里总是会醒来,白天也经常精神不振。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年纪大了,睡眠质量下降是正常的,直到检查发现,他的深度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真正能让身体恢复的阶段,只有不到20分钟。
随着年龄增长,深度睡眠的比例会下降,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过分追求睡眠时间,而不考虑质量,就可能适得其反。
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远不是单纯的“多睡一会儿”那么简单,关键是要改善深度睡眠,比如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夜间频繁醒来的次数,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等。
比起关注自己睡了几个小时,老年人更应该关心自己有没有睡得“踏实”,有没有进入真正的修复睡眠阶段。
很多老年人有个习惯,觉得喝点酒能助眠,睡前来点小酒,能让身体放松,睡得更好。
尤其是一些睡眠不好的人,经常会依赖酒精入睡,但他们没发现,自己虽然喝酒后容易入睡,但半夜却更容易醒,甚至有时候凌晨三四点就彻底睡不着了。
有个退休的公务员,年轻时工作压力大,习惯了晚上喝点小酒,退休后也没改这个习惯,觉得喝点酒能放松,睡得更快。
可是他发现,自己经常半夜突然醒来,心跳加快,头脑发胀,醒了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白天总是犯困,记忆力也越来越差。
他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记忆力下降是正常的,直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脑血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老化迹象。
酒精确实有助眠作用,能让人短时间内产生困意,但它会严重干扰睡眠的稳定性,导致夜间频繁醒来,而且会抑制深度睡眠,使得大脑得不到充分修复。
研究显示,长期依赖酒精助眠的人,深度睡眠比例下降30%以上,记忆力衰退速度也会加快,更重要的是,酒精会加速大脑萎缩,使得老年痴呆的风险大幅上升,长期喝酒的人,患认知障碍的概率比不喝酒的人高出近两倍。
很多人以为,睡前喝点酒没什么影响,但实际上,酒精破坏的是大脑的长期健康,老年人如果真的想改善睡眠,应该戒掉睡前喝酒的习惯,而不是依赖外部刺激。
有些老年人觉得,自己年轻时睡得很好,现在睡不好,是因为自己变得娇气了。
有人坚持用几十年前的旧枕头,有人房间温度过低也不愿意调整,还有人觉得卧室开点灯睡觉没关系,结果长期下来,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身体状况也随之下降。
有个老建筑工人,年轻时在工地上风吹日晒,觉得自己身体耐寒,睡觉时从来不喜欢盖厚被子,也不喜欢关窗,喜欢有点冷风。
他退休后依然保持这个习惯,可是几年后,他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半夜经常醒来,早上起床的时候觉得肌肉僵硬,甚至出现了长期的关节疼痛。
我告诉他,老年人的身体代谢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变差,如果晚上温度过低,会导致血管收缩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显示,老年人最适合的睡眠环境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深度睡眠的质量,另外,枕头的高度、床垫的软硬度,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太软的床垫会导致腰椎不适,太硬的床垫会让老年人的关节受压,增加夜间不适感,卧室的光线也很重要,长期在有光的环境下睡觉,会干扰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入睡困难。
老年人的睡眠环境,不应该继续沿用年轻时的习惯,而是要根据身体的变化进行调整。
否则,环境不适应的后果,就是睡眠质量的进一步下降,身体修复能力的减弱,长此以往,慢性病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睡眠是健康的重要一环,60岁以后,身体对睡眠的需求和年轻时完全不同,不能再用“早睡早起”的标准来衡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早睡早起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武慧慧.医学生睡眠时间与失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护理,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