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绽异彩 共建共享谱新篇
更新时间:2025-05-07 21:13 浏览量:3
大楼社区燃爆五一,三县民间艺术团同台献艺
5月3日晚,泗阳县庄圩乡大楼社区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由大楼社区民间艺术团主办的周年庆典暨"庆五一"文艺汇演在社区广场盛大举行。活动以"文化惠民·艺心同行"为主题,通过十余支民间艺术团队的倾情献演,为千余名观众呈现了一场接地气、聚民心、展风采的文化盛宴。
**多方聚力显担当 志愿精神暖人心**
活动筹备阶段,社区处处涌动着奉献温情。社区能人袁士兵主动携带焊接设备,义务搭建舞台桁架;小虎队成员周雪磊、袁士怀等在团长赵其山带领下,有条不紊完成场地布置;由张家港返乡企业家赵先生全额赞助的"文化宴",让百余名演职人员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活动当天,社区志愿者团队全程驻守,从悬挂庆典条幅到协助设备搬运,用行动诠释共建共享理念。
**跨区联动促交流 艺术交融展新貌**
活动创新采用"主团+助演"模式,特邀沭阳、泗阳等地9支优秀民间艺术团体联袂献艺。下午四时许,沭阳胡集小英帮办、新集舞蹈队等百余位演职人员准时抵达,与大楼社区艺术团、泗阳爱元姜小四电声乐队进行专业对接。姜小四团长带领乐队成员无偿提供全套音响技术支持,精心调试确保每个节目完美呈现,其专业精神赢得各方赞誉。
**书记寄语催奋进 群文发展启新程**
晚七时,活动在上海高校学子祁楠松清越的主持声中拉开帷幕。大楼社区党总支书记祁忠川在致辞中深情回顾艺术团发展历程:"从三把二胡、五面锣鼓起步,如今成长为拥有30名固定团员、12个特色节目的县级优秀群文团队,这是社区居民文化自觉的生动体现。"他强调将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期待通过与沭阳等地团队的常态化交流,共同守护非遗文化根脉。
**非遗新韵相辉映 老幼同台绽芳华**
整场演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沭阳胡集小英帮办《开门红》花船表演以灵动身姿舞出盛世欢歌;塘沟王玉花团队草帽舞《等妹来》用非遗技艺演绎乡土风情;十字二阳文艺队民间小调《五更梳妆台》再现传统曲艺魅力。社区新生代同样耀眼,周安然小朋友《烟火里的尘埃》空灵纯净,周小彤《金色童年》充满蓬勃朝气,展现文化传承的薪火相继。
**特别致敬奉献者 文明新风润心田**
活动特别设置致敬环节:胡北小英帮办团队暂停黄金周经营全员参演,用《爹娘恩情还不够》传递孝道文化;艺术团徐美芳、稽翠霞原创快板《大楼面貌美如花》,以乡音乡情唱响乡村振兴;压轴节目由大楼社区志愿者与全体演员合唱《难忘今宵》,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直至深夜十一时,观众仍沉醉在艺术盛宴中,纷纷感慨:"比春晚更亲切!这才是老百姓自己的舞台!"
此次庆典不仅是大楼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展演,更搭建起区域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如舞台两侧对联所书:"周年庆红红火火唱跳演日子美,五一乐热热闹闹吹拉弹幸福多",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据悉,大楼社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筹建苏北民间艺术联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百家团队亮绝活 非遗新声共飞扬
【开场·锦绣华章】
沭阳县胡集小英帮办文艺团,以传统花船表演《开门红》震撼开场,绸缎翻飞间舞出盛世欢腾;
大楼社区民间艺术团少儿队,周安然献唱《烟火里的尘埃》,纯净童声穿透夜空,赢得满堂喝彩。
【非遗·匠心传承】
沭阳新集舞蹈队,演绎经典《东方红》,红旗漫卷唤起时代记忆;
东小店友谊花船队,创新编排《黄河的哥黄河的妹》,将黄河号子融入现代舞步;
塘沟王玉花花船队,草帽舞《等妹来》,竹编草帽化作农耕文化的灵动符号;
胡南高爱红花船队,压轴非遗绝活《千红万红满堂红》,百盏花灯点亮舞台;
十字二阳文艺宣传队,原生态呈现民间小调《五更梳妆台》,百年曲调余韵悠长。
【融合·时代交响】
钱集镇新桥村姜亚春花船队,以红绸舞《祖国你好》,将爱国情怀化作翩跹韵律;
塘沟史朝国花船队,扇子舞《母亲》,64把绢扇拼出“孝”字,感动全场泪目;
泗阳爱元姜小四电声乐队,全程护航,以专业音响技术为每个节目注入灵魂。
【童心·未来之光】
大楼社区少儿艺术新星,周小彤两度登台,《金色童年》歌声清亮,展现新生代风采;
大楼社区民间艺术团,徐美芳、稽翠霞原创快板《大楼面貌美如花》,竹板脆响中细数乡村振兴故事。
【终章·情满社区】
胡北小英帮办文艺团。压轴献演《爹娘恩情还不够》,暂停万元日营收的店铺,用孝道主题剧目为晚会画下动人句点;
社区志愿者联合谢幕,与全体演员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雨中挥舞的荧光棒汇成星河。
特别致敬
“幕后英雄”姜小四电声乐队:无偿提供技术支持;
“孝文化使者”胡北小英帮办,牺牲商业利益传递传统美德;
钢铁舞台匠人,袁士兵。焊接的桁架撑起4小时零事故的狂欢;
“细节守护者”小虎队:200张座椅、8组音响精准就位,汗水浇筑完美之夜。
策划/组稿:赵金雷
编辑: 田田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