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能活过80岁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在确诊后,就不做3事了
更新时间:2025-03-07 22:55 浏览量:12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提到高血压,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作息的改变。
这些当然没错,的确是帮助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但我在多年从医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有高血压时,最先就开始担心自己活不到80岁,甚至有些人自暴自弃,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药物和治疗上,却忽视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事实上,那些能够活过80岁的高血压患者,他们在确诊后的第一个决定,往往就是不再做以下这三件事。
这些不做的事,比许多药物更能显著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寿命。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曾在单位里担任部门经理的患者,50多岁时他就被确诊为高血压。当时他一直觉得,自己得了高血压不过是小病一场,根本没必要改变什么生活方式。
于是,他依然每天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早出晚归,工作压力巨大,常常与同事们一起喝酒应酬,饮食也不健康。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有接受医生的建议,认为只要按时吃药,血压就能控制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每天都有头晕、乏力的症状,甚至连上楼梯都觉得喘不过气。
在他来找我时,我详细问了他的生活方式,发现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生活模式。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开始觉得,生活不能变,饮食不能变,工作不能变,自己还要像以前一样忙碌。
结果,这样的坚持,反而加剧了病情。高血压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病情,它会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波动。
如果你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了,就会继续做那些本来该避免的事,比如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熬夜等。
这些看似小事,实际上会加重身体的负担,特别是心脏、肾脏和血管。我告诉这位患者,要想活得久,首先得认识到一点:你不能再让自己过那种“正常”的生活。
什么是“正常”?就是你以前认为的“和大家一样”。但高血压患者的“正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必须做出调整。
不仅仅是减轻压力,改变饮食,最重要的是要减少无谓的应酬和社交,把健康放在首位。
如今,他已经很少应酬了,饮食变得清淡,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血压逐渐恢复正常,身体感觉也大有改善。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一位年约60的退休老教师,他曾经是个运动达人。每天晨跑、打太极、登山,无论天气好坏,他几乎都坚持锻炼。
当初他在体检时被告知自己有轻度高血压,医生建议他适量运动,但他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自己年轻时就是靠高强度运动保持健康的,所以继续坚持强度大的锻炼。
结果有一天,他在跑步途中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送到医院时已经是轻微中风的症状。
我和他聊过,得知他不愿意放弃自己以前的高强度运动,认为这是自己保持健康的关键。
许多高血压患者会有类似的误区,他们觉得只要运动就能改善健康,但高强度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往往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尤其是像跑步、登山这种容易增加心脏负担的运动,过度的运动会使血压急剧波动,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危险。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对于高血压患者,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但过量的剧烈运动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在医生的建议下,这位退休教师逐渐减少了高强度运动,改为每天散步1小时、做些轻柔的体操,几个月后,他的血压有了显著改善,身体状态也恢复了正常。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意识到,高血压患者要对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不盲目追求运动量,量力而行才是健康的运动方式。
再来说一个故事。这是一位公司的老板,50岁时被诊断出高血压。虽然他平时体型健壮、饮食也注意控制,但他依然没有能避免高血压的困扰。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意识到,自己长期的高血压问题,与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天的工作压力、家庭责任和各种应酬,让他几乎无法放松,压力几乎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告诉我:“我每天都很忙,心里压着很多事,哪有时间去管这些健康问题。”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有一种焦虑症状,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暴躁,心跳加速,睡眠质量差。
通过与我进一步交流,他开始意识到,自己长期的高血压并不是单纯的生理问题,而是心理压力积累的结果。
事实上,长期的焦虑、紧张、抑郁情绪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诱因。
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他进行心理疏导,开始接触冥想、瑜伽、呼吸练习等方法来释放压力。
此外,我还建议他安排每天定时休息,减少工作时的焦虑感。几个月下来,他的血压逐渐稳定,心情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这位患者的例子,我深刻感受到,心理健康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与其硬撑下去,不如学会放松心态,管理好压力。心理的健康往往决定着身体的健康,忽视心理因素,往往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高血压患者在诊断之后,不再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比一味依赖药物更为重要。
这些不做的事包括不再继续过度追求“正常”生活、不再强迫自己做高强度运动,以及不再忽视心理压力的影响。
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在悄然改善着血压水平,进而为健康和长寿打下基础。
正如我所见到的那些患者,他们都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渐渐找回了健康的节奏,过上了更为平和的生活。
所以,作为高血压患者,重要的不是一味地让自己变得“正常”,而是要懂得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关于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刘玲,比索洛尔治疗伴高血压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成本-效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14):2062-2065+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