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爷爷患糖尿病,常年喝苦瓜汁,体检时医生:胰岛咋更差了?
更新时间:2025-03-11 10:55 浏览量:7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爷爷糖尿病很多年了,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可这次体检,医生说他的胰岛功能变差了,是不是病情加重了?可他平时一直在喝苦瓜汁,听说这东西能降血糖,怎么血糖没降,胰岛功能反而变差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脸上带着几分困惑。
他的爷爷已经78岁,十几年前查出糖尿病后,一直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吃药、偶尔锻炼,虽然血糖偶尔有些波动,但整体还算稳定。
可这次体检,爷爷的糖化血红蛋白比去年高了不少,医生还说他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让家里人都很紧张。
更让人不解的是,爷爷一直在喝苦瓜汁,每天一杯,雷打不动,甚至还拒绝吃太多主食,生怕血糖升高。
可这次体检报告出来,血糖不仅没降,连C肽水平都下降了,医生说这说明胰岛功能正在衰退,如果继续下去,可能以后要打胰岛素。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类似的想法,认为苦瓜能降血糖,甚至有人把它当作“天然胰岛素”,每天榨汁喝,觉得这样可以不用吃药、不用控制饮食,光靠苦瓜汁就能稳住血糖。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苦瓜确实含有一些降血糖成分,比如苦瓜皂苷、苦瓜素,这些物质在实验室研究中,确实显示出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以促进葡萄糖的摄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但问题在于,苦瓜的降糖作用远没有达到能替代药物的程度,而且长期喝苦瓜汁,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胰岛功能。
研究发现,过量摄入苦瓜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可能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有研究对长期大量食用苦瓜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发现部分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甚至血糖波动更大。
这可能是因为苦瓜中的某些成分会刺激胰岛细胞短期分泌更多胰岛素,但长期高负荷工作后,胰岛β细胞可能会出现功能衰竭,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
对于本身胰岛功能已经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喝苦瓜汁,可能会加速胰岛β细胞的损伤,让胰岛功能越来越弱,最终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除了对胰岛功能的影响,苦瓜汁还可能影响胃肠功能,甚至引发低血糖。
苦瓜中的苦味成分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长期空腹喝苦瓜汁,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甚至引起胃痛、反酸,特别是对于胃炎、胃溃疡、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长期喝苦瓜汁可能会加重胃部不适。
更严重的是,苦瓜中某些成分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反应,尤其是本身吃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饭前喝苦瓜汁,可能会导致血糖突然下降,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低血糖症状。
研究显示,长期喝苦瓜汁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普通患者高出20%以上,一旦血糖过低,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晕倒、跌倒,甚至低血糖昏迷,风险远远大于苦瓜的降糖作用。
除了喝苦瓜汁,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上过于极端,反而影响胰岛功能。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多了”,所以不敢吃任何主食,甚至连米饭、面条、红薯、南瓜都不碰,长期低碳水饮食,觉得这样血糖就不会升高。
但实际上,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如果长期摄入不足,身体会进入“饥饿状态”,胰岛β细胞也会逐渐退化,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研究表明,长期低碳水饮食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比正常饮食的患者低10%~15%,这意味着,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血糖会飙升得更快,病情反而更难控制。
除了饮食,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加速胰岛功能的衰退。
比如,长期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熬夜、精神压力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率下降,导致血糖控制变差。
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比正常睡眠者高30%以上,如果再加上精神紧张、焦虑,血糖波动会更大,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也更严重。
糖尿病的管理,不是靠某一种食物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稳定情绪,才能真正保护胰岛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起每天喝苦瓜汁,更重要的是保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避免低血糖风险,控制好血压、血脂,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研究发现,合理的饮食搭配(比如控制总热量、增加膳食纤维、选择低GI食物)能让血糖波动减少20%以上,长期坚持,胰岛功能也能维持得更久。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苦瓜,很多人还迷信其他“降糖食物”,比如秋葵、黄连、洋葱等,这些食物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降糖作用?
有没有经过科学研究证明的食物,能够在不损害胰岛功能的情况下,真正帮助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丁雷,朱怡霏,李梅,等.苦瓜的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